第084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29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29日 ] -- 特刊 -- 版次:[ 084 ]
南进,南进!
2010-04-29

  新政出台,17万商企进驻城南写字楼成投资“提款机”

  年初,两大重磅利好率先引爆国际城南:成都首条地铁线通车倒计时;2月金融总部商务区、金融后台服务区双子落定国际城南;加之中国第三大领馆区加速、世界最大的单体建筑新天府广场启动等重大利好集中爆发,各大企业赶在地铁通车前,抢占国际城南的战略动作越发频繁。专家预计年底写字楼需求将出现井喷,投资写字楼春天已然到来。

  地铁通车倒计时城南价值即将成倍增长

  地铁一通,价值猛冲!一条地铁线,就是一条“财富列车”。在世界各大城市,但凡遇到地铁开通,地铁物业均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升值。广州地铁开通后,商品房双次大涨15%-25%;天津地铁沿线物业,应地铁之势涨幅高达30%-40%,而香港地铁开通后,上盖物业平均升值近50%!在成都,经过4年多建设,离地铁1号线今年10月开通只有5个多月了。在成都地铁公司,1号线已经进入了开通前的“倒计时”。有专家预测,按目前房价水平,成都地铁沿线物业将有30%甚至更高的升值空间。如何在地铁通车前,抢占最有潜力的物业,已经成为了各大企业的头等大事。作为天府大道上、地铁1号线出口旁的一座超甲级写字楼,凯旋广场无疑将成为城南商务高地,与城市经济大动脉一起,驱动成都商务向前。

  新会展金融区领馆区三驾马车驱动城南

  成都十年只为一个CBD,如今,国际城南已经形成了西南最具规模的全新CBD商务中轴,新会展中心,两大金融区,中国第三大领馆区,三大经济引擎,共同将国际城南的商务价值推向顶峰。时下,新会展中心俨然已是成都盛迎世界的第一桥头堡,西博会、医博会等各大商业巡展的盛况一次次刷新成都商展的火爆记录,

  国内外知名厂商纷纷慕名而来,国际城南商务氛围日益成熟,有资深策展人指出,成都新会展中心的规模与水平,不仅在西南是首屈一指的,而且放眼全中国,其影响力也是位列三甲之内,不出两年,成都会展商圈就将崛起为国内最前沿的商展区。

  年初,四川省政府出台《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0-2012年)》,金融后台区天府新城、金融总部商务区大源组团落户国际城南。据预测,两大金融区将吸引金融法人机构、省级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全国性或区域性总部入驻,以及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各类数据中心、资金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研发中心、灾备中心、呼叫中心、单证中心等后台服务机构进驻,必会带动成都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并直接创造对甲级写字楼的庞大需求。

  位于国际城南的成都领事馆区,2010年全面启动,届时将形成占地237亩、规划容纳20个领事馆的中国第三大领馆区。新领馆区建成之后,国际城南涉外经济有望得到更进一步发展。

  新政出台,17万商企进驻城南写字楼成投资“提款机”

  目前,国家出台房地产新政策,势将大力打压住宅投资行为。专家估计,短时间内,住宅市场投资行为将大幅缩减,相反,写字楼市场将取代住宅成为最有价值的投资选择。相比而言,更低的投资门槛,加之高回报率,必将

  掀起新一轮的写字楼投资热。就成都而言,目前最具有活力与成长潜力的区域,非国际城南莫属。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成都有外资企业1700余家,国有企业为5000多家,私营企业累计达162000多家,在蓉企业数已达17万家,如果按平均的商务办公面积150平米计算,商务办公的需求为2550万平方米。如今,国际城南已经成功吸引诸如IBM、诺基亚、摩托罗拉、埃森哲、华为、爱立信等一批卓越企业落户,与其相关的企业链正在加紧布局。据透露,国际城南正在形成中国西部最大的商务产业集群,其产生的价值与商务效益将远远超过预期。

  凯旋广场顶配5A写字楼国际城南CBD最后掘金点

  按常理,同一地段的商业项目因为投资回报率远远超过住宅

  项目,售价应该要比后者高出30%左右,而目前,国际城南高层物业单价已经破万元,誉峰更是以约16000~20000元/㎡的天价狂销市场,但写字楼的价格却维持在7500元/㎡左右。如此“商住倒挂”的现象,一方面反应了投资者对于城南价值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也正是说明目前国际城南商业地产价值尚未被充分挖掘,尤其是写字楼市场,已成为难得一遇的价值洼地,正是投资入手的极佳时机。作为位于国际城南CBD核心地段的5A写字楼,凯旋广场可以说是占尽天时地利,全球领先的绿色建筑,比肩国际的六大商务平台,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超前理念的产品设计,一路劲销,横扫国际城南,自然成为当之无愧的商务价值榜样,当代企业的必争之地。

  记者张扬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