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成都市金牛区蜀汉路金都花园旁一幢临街盖着红纱的3层楼房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几个金色大字呈现在市民眼前。装修一新的银行营业大厅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向过往的行人昭示着:攀枝花商业银行成都分行即将开门纳客。
“我们一定要把攀枝花人民的热情带到成都平原”。得到攀枝花商行成都分行4月28日获准开业的消息,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副董事长、行长杨宗林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他多年梦想的跨区域发展终于变成现实。
攀商行经过13年的努力,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银行,发展成为攀枝花市内规模最大,综合竞争实力在西部地区排名靠前的商业银行。到成都开分行,是它推进跨区域发展战略迈出的第一步。本报专访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副董事长、行长杨宗林,为大家揭秘攀商行飞速发展的秘诀和它未来的发展战略。
谈发展》
十三年磨一剑积聚较强综合竞争力
华西都市报:杨行长,您好!从媒体上了解到,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快速健康发展,在国内同业中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关注度不断提升,在有关机构公开发布的中资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排名逐年提升。请问攀商行是如何取得这样的发展成就的?
杨宗林:我行成立于1997年11月,是在市内10家城乡信用社基础上,由地方政府、市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众多自然人共同出资发起组建的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组建之初,全行总资产只有4.09亿;存款2.88亿,贷款2.25亿,其中不良贷款占比高达80.4%,信用社历史经营亏损挂账2891万元。纳入组建的各家信用社已经累积了较大的风险,有的机构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处于破产的边缘。
完成组建后,我行大胆进行了改革,按股份制金融企业的规范要求建立了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确立“发展地方经济,服务广大市民”的办行宗旨,牢牢把握效益和风险两条主线,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健全内控、强化风险案件防范,在短时间内成功化解了巨额历史包袱,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成为市内一家发展快、规模大、效益好、资产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如今,攀商行机构发展到19家支行,服务半径覆盖了攀枝花市的主要区域。在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上,形成自身独特的套路。凭借对本地企业的了解,对地区经济状况熟悉和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快速的优势,在区域内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和竞争优势。
2007年、2008年、2009年三年,我行经营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48.76%,存款总额复合增长率为23.20%,贷款总额复合增长率为10.80%,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到2009年末,全行资产总额达到167.58亿元,是成立时的40.97倍,年均增长36.26,全年实现税前利润3.08亿元。
从2000年起,我行连续5年被银行业监管部门评为全国“一类城市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家》杂志社发布的国内中资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排名,2005年我行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中排16位;2006年排13位,2007年排20位,2008年排13位。2008年度被评为“最佳效益中小商业银行”。2009年荣获“最具成长潜力城市商业银行”。
谈扩张》
进军成都打造特色银行
华西都市报:攀枝花市商业银行成都分行将于4月28日开业,请问攀商行进军成都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跨区域发展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杨宗林:成都分行的筹建是我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我行实施跨区域发展战略,主要基于成都市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高。随着成都市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推进,国内外先进银行纷纷进入成都,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经管经验、业务创新和发展模式。此外,成都市拥有数量庞大的各方面的优秀人才。
我们到成都设立分行,一是向先进银行学习,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引进人才,借鉴好的经营管理模式;三是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我行在攀枝花各项业务占比非常高,进一步做大做强业务的空间十分有限,进入成都市这样的中心城市,可以有效拓展发展空间;四是适应攀枝花与成都两市经济合作、交流的需要。攀枝花支柱产业是钢铁、钒钛、能源、化工,发展目标是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原材料供应基地。与成都市在经济结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而且经济融合度越来越高,两地企业,特别是我行的基本客户,对我行延伸金融服务有强烈的要求。
因此,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牢牢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省政府领导的关心下,在攀枝花市委、
市政府大力推动下,在四川银监局和攀枝花银监分局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11月27日,四川银监局批准我行筹建成都分行。经过近半年的筹备,成都分行将于4月28日开业。
华西都市报:成都分行的定位和目标是怎么样的呢?
杨宗林:成都分行作为全行跨区域发展的桥头堡和排头兵,参与成都这个西部金融高地激烈的市场竞争,达到锻炼队伍、积累经验、拓展空间、提升水平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成都分行发展的快与慢,经营的好与坏,不仅关系着分行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着全行跨区域发展战略能否顺利成功实施。
成都分行今年的发展目标是:各项存款总额年末达到30亿元以上;信贷资产质量优良,确保年末不产生不良资产;各项拨备计提充足达标,确保各项指标符合监管部门和总行的要求。
华西都市报:与其他机构相比,攀枝花市商业银行成都分行有什么样的优势和特色呢?
杨宗林:任何一家机构,都会在经营中形成各自的经营特色和业务比较优势。这方面我们也在不断总结提炼。我认为,攀枝花市商业银行成都分行在发展上至少有以下六方面的优势:
一是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全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积累了应对各种复杂经营形势的能力。成都分行可充分发挥和复制攀枝花本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结合成都市场特点创新发展,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
二是我行经过13年的发展,形成了发展快,内控严,拨备足,质量优,效益好的优势。成都分行借助总行创建的良好平台,发展起点更高,潜力更大。
三是通过多年改革创新,我行形成“决策高效、经营灵活、服务优良、激励有方”的体制机制优势。成都分行可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四是总行将举全行之力,帮助、支持成都分行搞好经营管理,在政策、资金、人才、科技等资源保障和业务拓展上全方位持续给予重点支持,构建起成都分行快速、稳健发展的坚强保障和后盾。
五是经过大力外引内派,吸收消化,打造了一支熟悉业务、了解市场、骁勇善战、敢打敢拼的管理、操作和营销员工队伍,这是成都分行核心竞争优势和最宝贵的资源。
六是借成都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东风,充分吸纳优秀人才,借鉴和吸收同业的先进经验。
谈未来》
三步走全力推进跨区域发展战略
华西都市报:到成都开设分行,是攀枝花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第一步,能否透露攀商行未来的战略规划?是否有上市打算?
杨宗林:2009年初,面对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我行董事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通过了《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0—2014)》。按照这一规划,董事会确立的我行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以先进的中小商业银行为标杆,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规范内部管理,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步伐,体现特色化、精细化发展方向,逐步建成治理科学、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信誉良好、管理规范、特色鲜明、服务卓越、业绩突出,具有较强价值创造力、核心竞争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的现代商业银行,为最终把我行建设成为一家达到上市银行标准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我行跨区域发展战略总的思路是“扎根攀枝花、立足四川、服务西部”。未来五年,将分三步走推进这一发展战略:
第一步,在2010年实现省内跨区域经营。成都分行的开业标志着这一目标已经顺利实现。从2011年起根据网点辐射需要,逐步按计划申请在成都市
内设立支行。
第二步,在确保成都分行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将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监管部门支持,努力争取和大力推动跨省发展,在与四川省和攀枝花市经济联系密切的周边省、市(区)申请设立分行。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跨区域经营的网点布局和运行模式,初步形成机构覆盖相邻省区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架构。
第三步,按照“立足四川、服务西部、面向全国”的长远规发展目标,夯实发展基础,为更长远向中部、东部地区发展创造条件。
华西都市报:如何让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在当前的城市商业银行扩张大潮中脱颖而出呢?
杨宗林:在未来的竞争中,我们将通过明确市场定位、追求经营特色,不断提高服务的差异化、业务的特色化和经营的精细化水平,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一是按客户的需求区分一般客户和重点客户,实行差异化服务。对于一般客户,主要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为优质客户提供“量身定做”式的、全面的、精细化的服务。
二是继续巩固和提高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打造“中小企业银行”品牌;探索零售银行发展模式,加大对个人客户的服务力度,提高个人金融业务占比。
三是加强创新,提升服务,突出特色,积极发展特色的业务产品和服务,巩固和发展优势业务,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和客户资源。
在我国金融业改革不断地深化和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对我们中小商业银行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冷静、客观地认清形势,谋定而后动,科学作为,积极应对。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锐意创新,紧盯目标不动摇,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就一定能一一破解经营工作中的各道难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机遇,实现分行开业第一年开门红,创造攀商行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良好佳绩。 记者郑常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