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志愿者陈岩玉树归来接受本报专访,总结玉树救援中的汶川经验 记者石莉芳摄影吕甲 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医疗卫生、后期服务、防疫等服务项目,你擅长什么,我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联动起来运作。这不像以前,我扛个包来,“嘿,我是志愿者”。什么志愿者?旅行志愿者。 “在玉树,我看到,无论是个体,还是团队,大家的团队合作在增强,志愿者的自身素质在提高。而且,他们知道该干什么,知道志愿服务的流程是怎么样的。以前,四川是四川的志愿者,青海是青海的志愿者,深圳是深圳的志愿者。现在,所有的志愿者团队到达玉树以后,大家资源可以共享,一起联动救援。” 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后当日,在汶川地震中被称为最牛志愿者的陈岩和他的团队共13人,第一时间前往玉树参与抢险。昨日,结束任务回到成都的陈岩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这样总结玉树救援中的汶川经验:“在玉树,志愿服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是真的。” ■汶川经验 出发时只带了2箱矿泉水 记者:作为玉树地震第一支出发的四川应急志愿队,出发时做了哪些准备? 陈岩:14日下午2点,我们从成都自驾车出发时,车上只带了两箱矿泉水。走的时候,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带物资。时间关系,我们首先考虑出不出队?应该出队,立马就走。人先走,物资装备怎么保障,我们一边走一边准备。在我们出发的时候,团省委等部门已经在和沿途单位联系,物资在半路上装车。最后是在康定装的车,有帐篷、药品、衣物、睡袋,还有氧气和充足食品等等,可以让我们坚持3天。 记者:汶川地震的时候,是不是事先备好物资了? 陈岩:基本上不可能,在汶川当时的情况下,很多人基本没带物资。他们去了是想做事,不会考虑今天晚上在哪里吃饭,在哪里睡,在哪里御寒。现在,我们就像是一个商会,有了团队了。 13个队员一个也没倒下 记者:你们去了13个人,高原条件下有无不适应? 陈岩:整支队伍13个队员,有救援的、医疗救助的、后期保障的,还有一个联络官。这名联络人员不参与救援,就是拿着电话随时进行协调、联系。实际上,这也是从汶川抗震救灾中总结的一个经验。13个队员的配置,这是一个综合考虑。我们派遣的先遣救援,去的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救援中去,这是考虑的第一点。其次,身 体素质适不适合高原,这些问题我们都要认真考虑。所以说,这次我们的人没有一个倒下的,因为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评估。而有的志愿队三十来人到达玉树,当天晚上就倒下一半。 记者:你们是如何做的评估呢?陈岩:首先必须有高原生活的经历,同时身体素质能够适应高原的条件。比如张小红,她在高原待了17年,有足够的高原生活经历,还是医疗工作者。在13个队员中,有12人都参与过汶川地震的志愿服务,这也保障了整支队伍的战斗力。 借用生命探测仪开展救援 记者:在玉树,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 陈岩:像以前,我一个人去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投靠,投靠有装备的队伍。没有团队,一个人进不了现场,没有办法去施救。现在我们有一个团队了。一个人去,安全谁给你保障?我感觉,与汶川相比,在玉树的志愿服务更有序了。为什么呢?因为志愿团队比个人多。 记者:你们带去哪些装备,如何开展救援? 陈岩:生命探测仪器、大型挖掘装 备,这些我们都没有带。16日上午9点过,我们在扎西宾馆成功地营救了一个人,生命探测仪是借用重庆消防的,大型装备也是其他团队的。这次玉树救援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团队合作。比如我和陈光标见过一面,如果用大型装备就找他要;也给国家救援队讲,我可能要用你们的生命探测仪,我需要你们的搜救犬。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医疗卫生、后期服务、防疫等服务项目,你擅长什么,我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联动起来运作。这不像以前,我扛个包来,“嘿,我是志愿者”。什么志愿者?旅行志愿者。 ■不同感受 一对夫妻的话让我温暖 记者:这次回来,你的白头发好像比两年前多了。 陈岩:去年我37岁,今年38岁了,这很正常。 记者:在玉树的7天时间怎么过来的? 陈岩:我还记得张小红一个晚上一直围着火堆转,就这样过来的。一个小帐篷挤了6个人,吃苦是必然的。在康定装物资的时候,一对夫妻给我们带来一箱氧气,还说“你们一定要带上,因为只有你们安全了,我们才放心,你们才能救人。”这样的话很质朴,让我感到很温暖。 与其他地方相比,玉树的救援环境恶劣些。有很多人被埋,大家为找一个点而费尽脑筋。我们到达后,基本属于深度救援了。难度很大,需要专业机械,专业的人才。 期望政府搭台我们唱戏 记者:对今后的志愿服务有什么建议,或者值得总结改进的地方? 陈岩:成都的志愿服务,包括全国的志愿服务,需要改进的还很多。我们还是期望,政府来搭台,我们才唱戏。15日急需帐篷,茂县县委书记给我发短信说“辛苦了”,我很直接说“别说没用的,赶紧搞点帐篷来”。我真没想到,他真派来了两个大车,把帐篷、猪肉、蔬菜、菜油全弄来了,我特别感动。 同时说明,我们这样的队伍,需要政府作为坚强的后盾。比如说,我们四川要有一个开放的志愿者训练基地,那我的团队可以随时带进来训练。听说在双流将建立这样一个中心。另外我们志愿者队伍不要夸夸其谈。如果你真的做了,用得着七八篇文章在那里念?所以说你救了一个人,哪怕一个人都没有救,只要你努力做了,那就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