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树皮背回妻子性命的北川男子杨进太,将再次背着妻子住进地震后新修的家
杨进太扯下树皮搓成绳,把昏迷不醒的妻子死死地捆在背上:“她还没死,她是我老婆,我不救她谁救她?”不久前,杨进太的新房竣工了。“太不容易了。”杨进太感叹,那么艰难的日子都挺过来了,现在终于可以重新开始。他摆弄了两下新房的窗户,开心地笑起来。
姓名:杨进太年龄:43岁身份:北川擂鼓镇田坝村农民拍摄时间:4月19日下午4点拍摄地点:北川擂鼓镇田坝村
“5·12”大地震中,他用树皮搓绳,背着受重伤的妻子逃生;在病房里,他苦守了20多天,一直守到妻子醒来;两年过去了,他盖好了新房,把儿子送进了大学……他,就是被村里人赞为“有情有义的真汉子”的杨进太。
杨进太在大地震灾难中对妻子表现出来的不离不弃的情感,感动了无数的人。地震后的两年里,为了采访他的故事,不断有媒体摸索着找进这个离擂鼓镇还有七八公里路的小村里。
近日,当本报记者也因为他的故事走进这个村子的时候,热情的乡亲一听说是找杨进太,马上帮我们联系他:“他做活路去了,你们等下,我打电话叫他马上回来。”约莫半个小时后,一个个子不高,满身是土的男人从远处疾走而来:“我在山上帮人家砌石头。”杨进太气喘吁吁地说。
说起地震他泪水湿了眼眶
“出去走动的时候小心点,中午煮面的时候别烫着。”每天早晨,在离开擂鼓镇板房区时,杨进太都要这样叮嘱妻子,再去工地上干活。中午有空时,他又急急忙忙地赶回田坝村,那里有他修建的新房。板房、工地、新房,近1年多来,杨进太每天都重复着这样三点一线的生活。
但无论走到哪里,妻子许从敏都是他最大的牵挂,“她伤好多了,歪歪斜斜地能走路,右手动不了,但左手还可以下面。”许从敏在两年前的地震中身受重伤,现在生活已不能完全自理。但如果不是杨进太,许从敏恐怕活不到今天。
大地震发生时,杨进太夫妇在山上的承包地里干活。杨进太的右肩被一块飞石击中,而许从敏头部受到重创。“她还没死,她是我老婆,我不救她谁救她?”仅有左手能活动的杨进太,扯下树皮搓成绳,把昏迷不醒的妻子死死地捆在背上,“不断有石头滚下来,我以为我们都会死。”原先
只需要半个小时的下山路,杨进太用了5个多小时。村的人打着火把接到了他们,杨进太抬头一看,天已经黑透了。
直到今日,杨进太都还能仔细回忆起那时的每一分钟,然后不停地重复,“她是我老婆,我不救她谁救他。”说着泪水已经浸湿了眼眶。
说起新房他笑逐颜开
不久前,杨进太的新房竣工了。地震后,房屋化为乌有。为了修新房,杨进太开始四处打工,伐木、修路、砌河堤,他都干过。“每天80元,一个月能做20多天。”就这样一点一点的积攒,加上国家提供的无息贷款,杨进太和另外7个村民合伙,修了两幢一楼一底的房子,每家人能分到70个平方。
有几户村民已经搬了进去,但杨进太还没有。“我还要多攒点钱,买几件像样家俱再说。”杨进太在空荡荡的房子里踱步,设想着未来在哪个地方摆沙发,哪个地方放电视。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要把妻子从板房背到新房里来,就像当初把她背下山一样。
杨进太记得,那天下山之后,许从敏一直不省人事。再次听到妻子说话,已经是24天之后了。其间,杨进太陪着妻子辗转在绵阳市二医院、三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甚至还差点上了去武汉的火车,这一切都是为了许从敏能再醒过来。守在病床边,杨进太跟妻子唱歌、讲两人曾经的故事。终于,等到了24天后的奇迹。
“太不容易了。”杨进太感叹,那么艰难的日子都挺过来了,现在终于可以重新开始。他摆弄了两下新房的窗户,开心地笑起来。
说起儿子他心里满是骄傲
杨进太每个月辛苦赚来的1千多元,除了补贴家用,修建新房,剩下的全都寄给了在外面读书的儿子和女儿。女儿在绵阳一所技校上学,而儿子杨刚,在地震那年的夏天,从北川中学考进了四川外国语学院,“温总理到北川中学时,还跟我儿子握过手呢。”
其实对于儿子,杨进太还有些愧疚,因为在那场巨大的灾难中,杨进
太根本无法顾及到儿子的生死,“那是一种从天堂到地狱再到天堂的感觉。”杨进太说。
地震发生的当晚,妻子生命垂危,杨进太又收到一好一坏两条消息。好消息是女儿就读的学校受损不严重,“女儿应该还活着。”但坏消息是,北川中学的教学楼塌了,“糟了,儿子肯定完了。”但那时杨进太已无暇多想,“我只能先救眼前的,其他的只能听天由命了。”直到和妻子一起转移到绵阳几天之后,杨进太才听
说,北川中学还有学生活着,“我当时只抱着一点点幻想,就去了安置点找找看。”没想到,他一眼就看见了杨刚。父子相拥而泣,“后来听儿子说,他的教室在3楼,地震后3楼塌成1楼,他和同学一起踹开玻璃逃了出来。”
杨进太说,这件事儿子从来没有怪过他,现在在重庆上学,每隔两三天都会打电话回来,“我问他,是不是没钱了,才打电话回来,他说不是,就是想问问我和他妈还好吗。”杨进太满是骄傲地说。 记者付真卿摄影吕甲
警花雷人灾区锻炼自己
姓名:雷人年龄:21岁身份:支援北川的泸州警校学员拍摄时间:4月19日下午5点拍摄地点:北川望乡台
从擂鼓镇到北川老县城的道路正在整修,在快要到望乡台时,记者一行的车子被位漂亮的女交警拦下了:“前面在修路,车子不能开进去了。”女交警手里握着一叠传单,见到沿途路过的车辆和群众,她主动迎上去,微笑着递上传单。传单上写着“致公路沿线老百姓的一封信”,她说:“山东大道、105省道曲桂路、302省道这些重点道路都在建设中,重建期间要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顺畅,分发传单好提醒大家。”
当询问女交警的姓名时,她的回答让人一愣,“我叫雷人。”“哪个
雷人?”“就是雷人的雷人啊。”雷人笑着说,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她的名字,都要反应半天,还以为她是在开玩笑,“我叫雷人,但是我可一点都不‘雷人’哦。”
其实,雷人并不是北川的交警,而是来北川支援的泸州警校学员。“我们来了3个月了,北川现在很缺警力,我们正好能顶上,一边锻炼自己,一边为灾区人民做点贡献。”雷人说。 记者付真卿摄影吕甲
志愿者想当北川女婿
姓名:王月利年龄:24岁身份:大学生志愿者拍摄时间:4月20日上午11点拍摄地点:共青团北川县委办公室
王月利身材魁梧,是个标准的山东大汉,他的老家在山东临沂。去年7月22日,他和同学们来到北川,做了一名志愿者。“现在我的工作主要是协助团委,做一些针对孤残儿童的工作。来之前我们专门在成都培训过一段时间,工作没什么问题。”长着一张圆圆的脸,王月利笑起来十分憨厚可爱。同事们都说,他是个开心果。
对于北川,王月利有两点最喜欢。第一是辣椒,“我们家一直有吃辣椒的传统,辣起来好爽快。”不过,吃花椒就让王月利犯了愁,每次吃火锅,他都要小心翼翼地从菜里把花椒粒挑出来。至于第二点最喜欢的,王月利犹豫了半天才说出口,他觉得,北川的姑娘都很好看,性格也好,他要争取娶个北川姑娘。 记者付真卿摄影吕甲
明天第二批“摄友团”前往德阳
本报讯(记者刘春梅)明天上午,由5名摄友组成的第二批“摄友团”将前往德阳拍摄重建中的笑脸,看到第一批摄友的作品后,他们对灾区行有了更多期待。
“最想拍老人和小孩的笑脸,自然流露的那种”,摄友高原爱好摄影已有10余年的时间,此前在都江堰进行过拍摄。这次为了随本报一起拍摄灾区笑脸,她专门请了
一天假。“很值得,一直想去看看灾区现在的生活,希望能用相机记录重建以后的生活痕迹”。作为一名白领,高原也希望有机会能拍到灾区办公室里紧张的工作氛围,“这也是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体现”。
目前,由本报和新浪四川联合发起的“寻找512张重建笑脸”摄友征集活动仍在进行,欢迎读者继续拨打热线028—86969110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