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25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25日 ] -- 要闻 -- 版次:[ 002 ]
咋和娃娃沟通“心理保姆”来支招
2010-04-25

  四川大学在读心理学研究生昨日走进蓓蕾社区

  本报讯(牛甦记者余媛媛)提到去咨询心理医生,很多人会联想到这个人有病,在中国很少有人会主动看心理医生。但昨日,成都市蓓蕾社区的居民就主动咨询了来自川大的“心理医生”。

  这些“心理医生”是川大在读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可他们更愿称自己是“心理保姆”。通过昨日一下午的心理保姆项目走进社区公益活动,家长们认识到自己对孩子教育的一些误区,也意识到现在很多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在于孩子们长期积累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应注重孩子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

  一位姓周的妈妈带着五岁半的女儿来到“心理保姆”面前,这位母亲的困惑是有时候她和孩子说话,孩子不搭理她,就干自己的事情。“心理保姆”先试着和孩子交流,说些她感兴趣的事情,但过了一会,小女孩突然就不搭理“心理保姆”了,不论“心理保姆”怎么哄她,她都不理不睬。这时,一旁的妈妈就急了,责问她:“你怎么不理别人呢?这样多没礼貌呀。”

  “心理保姆”就让小女孩去和小朋友们玩,然后再和孩子妈妈

  做进一步交流。在深入交流后,“心理保姆”得知,妈妈是个很外向的人,同时也希望女儿像自己一样擅长“社交”,在家里就会有些强势,有时不经意间跟孩子说话会带有命令式的口吻。

  “心理保姆”知道问题所在后,就先对周女士说:“你应该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否定。”对于女儿的不理不睬,“心理保姆”也给她支招,适当时候让女儿学会换位思考,让她感受一下不被理睬的感觉。比如,她叫你时,你先装作没听见,她又叫你时,你还是不理她,等她第三次叫你时,你再回应她,并好好跟她讲:“妈妈不理你,你是不是心里不舒服。平时妈妈跟你说话,你不理妈妈,妈妈心里也不舒服。”周女士一听,觉得不错,决定试试,让女儿换位感受一下或许会有效果。

  说到笔迹分析,大家或许不知道,一个人下笔的轻重是能反映他的性格的。“心理保姆”小刘说:“在自然状态下写字,有的人下笔重,可能反映出的是这人有些固执;如果是下笔轻,可能是自信心不足,但如果轻又快,有可能反映的是这人很灵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