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邓群华为原型的电影“北川红娘”将在5月12日左右制作完毕
对在她登记的众多会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震中丧偶的男女,这让婚介难度加大。“很多人很难从以前的婚姻生活中走出来,还想着以前那位。但现实是,你必须重新开始生活。”邓群华说。
姓名:邓群华年龄:42岁职业:婚介拍摄地点:北川县安昌镇北川诚信婚介所拍摄时间:4月23日11:30
沿着安昌镇安州大道一直往前走,在一个带有石梯的楼房前,邓群华“北川诚信婚姻介绍所”的牌子,并不醒目地挂在楼前。这个婚介所偏僻而又隐蔽。登上石梯后,进入一个小院,再右拐,才能看到婚介所。即使这样,婚介所仍然门庭如市。
邓群华说,她现在已经登记了五六千名未婚男女的信息,其中很多是地震丧偶的。在她的撮合下,结婚的已有三百多对。“只要促成一对姻缘,我就高兴。”她笑呵呵地说。
“祝你早日找到另一半”
邓群华的婚介所不大,租的房
子。客厅里放了一张桌子,两张板凳。每天,她就在这里,用手机为各色男女沟通想法,反馈信息。
4月23日中午11点,她正在为一名45岁的贺姓男子寻找另一半。对方在新北川工地干活,离过婚。邓群华打了几个电话,都没有满意的。“你留下你的信息,有了的话我随时通知你。”她说。
每给一人打电话,在挂电话之前,她都要加上一句:“祝你开心,早日找到另一半。”
这是一间地震后才开的婚介所。之前,邓是一名裁缝。
与其他裁缝不同,邓群华热衷于“说媒”。她的裁缝铺子开在老家陈家坝乡,常常有姐妹来铺子里抱怨,说离婚后分外落寞。邓群华总是动用手中的资源,热心地为对方介绍对象。
地震后,邓群华家的房屋倒塌,连她赖以生存的缝纫机也没有搬出来。为了谋生,她托亲戚在旧货市场上买了一台旧缝纫机,摆在
灰尘铺满的马路边,每天给人们修补衣服,“一天能挣二三十元。”
但这时,由于很多人在地震中丧偶,来找她说媒的越来越多。邓群华逐渐萌生了一个想法:“干脆我就做这行,说媒。”
“既然活下来就好好活”
2009年农历正月十五,在筹到几千元钱后,邓群华的婚介所开张了。
婚介所的广告被贴在各个板房小区附近,这吸引了许多在地震中丧偶的男女。“婚介所开张第一天,我还在打扫卫生,就有人走进来,请我帮忙介绍对象。”
抛掉裁缝身份,专心做媒人以后,邓群华的婚介所渐渐红火起来。甚至有人从几十公里外赶来,请她介绍对象。她的婚姻登记记录十分厚实。“五六千名会员啊。”她说。
她成功地促成了三百多对新人结婚。一些经她介绍的人结婚后,欢天喜地地找到她,给她封红
包,发喜糖。也有一些她介绍的人结婚后,再也没有联系过她。
“我不在乎这些,”她说,“只要看到两个人最终走到一起了,领到红本本了,我心里就高兴。”
邓群华不止一次地对在这场灾难中感情受伤的人劝导:“你要去找自己的生活。既然活下来,就要好好活。”
出演“北川红娘”主角
一个多月前,北京电影学院几名人员找到邓群华,递给她一本剧本。
“他们想以我为原型,拍一部电影。”邓群华说,电影的名字就叫“北川红娘”。邓群华在剧中领衔主演,演绎她自己的故事,为灾区人民寻找幸福的故事。
整个拍摄过程花了近10天。安昌、北川老县城、新县城……凡是邓群华走过、住过的地方,摄制组都去取了景。
第一次做演员,邓群华对自己还算满意。“他们说我演得还可以,很真实。但是背台词不行,那台词太长了,记不住。”她笑着说。
这部电影将在今年的5月12日,地震两周年的时候制作完成。邓群华很期待自己的第一部作品。
现在,她把全部心思都放在自己的婚介所上,她甚至还在镇上的电视台上做了广告,一个月500元。“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婚介所。”
她期盼的另一件事,是尽早和男友结婚。地震后,她和前夫离了婚,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现任男友。“我为那么多人找到幸福,也要为自己找到幸福。”她笑着说。
记者胡挺图由摄友宋波提供
妈妈带我北川援建
我已经半岁了,但是由于爸爸妈妈都在忙,还没有给我取名字,大家都叫我“娃儿”。我的老家在贵州的六盘水,妈妈在春节后来到这里,我也跟着妈妈来到这里。妈妈她们最近在赶工期,要在今年“5·12”之前完成她们的任务,现在已经修到了2楼了,还有20多天就完成了。听妈妈讲,这里的条件比她们以前工作的条件好多了,旁边还有一个服务区,吃的东西都买得
到。现在抱我的孃孃是四川人,来自朱德的故乡仪陇,是负责保温的。旁边的孃孃们经常开玩笑,说我也是她们中最小的一位“援建者”,呵呵,你们不要忘记我哟。
记者胡挺整理图由摄友徐江提供
姓名:娃儿(父母还没取名字)
年龄:半岁
职业:婚介
拍摄地点:北川新县城北川中学旁
拍摄时间:4月23日9:30
免费培训羌绣手艺
姜春红手里随时都拿着针线,她忙着赶羌绣活。一幅小小的羌绣作品,手脚慢的要绣一个星期,快的也要三四天。姜春红有耐心:“只要有空就绣,还是快。”她开的羌绣店原本只有一间,去年春节后,已经扩大到三间。其中还有一间羌绣培训室。“当地任何想学羌绣的人,随时都可以免费来学”她说。羌绣正日益成为吉娜羌寨的特色产品,“这里的很多人家都会羌绣手艺,很多都是在我这培训的。”她有些
得意地说。现在,随着灾后重建,姜春红感觉到游人多了,羌绣也越来越好卖。“这个店,我还要把它做大。”她笑着说。记者胡挺整理图由摄友易安国提供
姓名:姜春红年龄:27岁职业:羌绣店店主拍摄地点:北川县吉娜羌寨拍摄时间:4月23日下午3:20
经理和工人同劳动
去年11月,张元刚从山东德州来到四川,投入到新北川的建设队伍。他是北川新县城文化中心项目的现场经理,但他和工人们一起,在工地上劳作。按照计划,这个项目将在今年的8月30日完工。为了赶工期,他很少有假期。“周末不休息,晚上一般要忙到11点以后。”他不觉
得累,仍然整天都乐呵呵的。他一年才能回一次家,见到7岁的女儿。在那10多天的假期里,他会尽量让自己,随时都陪在家人身边。“今年国庆过后,你再来,看到的将是一个新北川。”他笑着说。记者胡挺整理图由摄友杨激文、吕建提供
姓名:张元刚年龄:35岁职业:施工现场经理拍摄地点:北川新县城文化中心项目建设工地拍摄时间:4月23日上午1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