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24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24日 ] -- 要闻 -- 版次:[ 005 ]
第一批“摄友团” 灾区记录笑脸
2010-04-24

  昨日本报第一批“摄友团”成员赴安昌镇、擂鼓镇、曲山镇等地见证灾区重建巨变

  昨天,本报征集的“寻找512重建笑脸”“摄友团”第一批成员5名成员,跟随本报记者一道,前往绵阳北川安昌镇、擂鼓镇、曲山镇等地,实地探访,见证灾区巨变,记录重建笑脸。

  上午7点,5名摄友准时到达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准备出发。他们中的杨激文、徐江和吕健三人是四川大学社会保障系研究生,都曾到过灾区。40岁的宋波是四川青年摄影协会会员,另一名摄友易安国则是一名摄影爱好者。

  5名摄友的第一站,是正在建设中的新北川。在这里,所有工地上都干得热火朝天。一下车,5名摄友就兵分几路,前往新北川各处采访、拍照。

  从新北川出来后,5名摄友又赶往附近的擂鼓镇。在这里,5名摄友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灾区人民的生活;在擂鼓镇附近的吉娜羌寨,精美的羌绣和漂亮的羌楼引得摄友们频频按动快门。“我要把在灾区拍的漂亮图片带回去,告诉朋友们,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一名摄友说。

  在曲山镇,5名摄友进入曲山镇小学。曲山镇小学去年8月交付使用,学校有300多名学生。操场上,几十名小朋友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学跳锅庄舞。摄友宋波不断地按动快门(下图):“这群娃娃笑得开心得很,太可爱了。”

  在去北川的路上,几名摄友一直在注意路两边的景象。“现在几乎很难发现地震留下的痕迹了。灾区变化真的太快了。”一名摄友感叹道。        记者胡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