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称,因已将其列入“非食用物质”名单 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没有三聚氰胺这一检测标准,将这一限量值放在国家标准中等于自己宣布中国的奶源低人一等,不利于在国际市场竞争。 ——广州市奶类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王丁棉 自2008年便开始筹备酝酿的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22日终于正式在卫生部网站上公布,包括乳品产品标准15项、生产规范2项、检验方法标准49项等66项。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不再设置三聚氰胺相关检测规定。对此,卫生部解读称,这是因为在非食用物质名单中已包括三聚氰胺。 历时1年多新国标出台 2008年国务院便公布实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要求用1年左右时间整合完善现行乳品标准。从2008年12月开始,卫生部会同农业部、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 品监管局等部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等组建了乳品安全标准工作协调小组和专家组,对涉及乳品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进行了完善,去年10月底,卫生部曾在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并向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进行了通报。 三聚氰胺已列入非食用物质 在此次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不再设置三聚氰胺相关规定。这会不会导致乳品企业随意添加三聚氰胺?卫生部表示,2008年卫生部会同 有关部门,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行动,并且向社会公布了四批“黑名单”。这其中,在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一批)中,包括三聚氰胺及其检测方法。因此,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不再设置三聚氰胺相关规定。 此外,广州市奶类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王丁棉亦表示,三聚氰胺的临时管理限量值是2008年三鹿事件后才设定的,在正式新标准中取消,是恢复常态。“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没有这一检测标准,将这一限量值放在国家标准中等于自己宣布中国的奶源低人一等,不利于在国际市场竞争。”但其强调,没有限量值不代 表不应该在平时加强检测,去年广州市奶类项目办公室便做了6次抽检,今年很快也将做第二次检测。 为做好新旧标准衔接,合理设置标准实施过渡期,卫生部分类确定了标准的具体实施时间,分别为:《生乳》(GB19301-2010)和《生乳相对密度的测定》(GB5413.33-2010)等检验方法标准自2010年6月1日起实施;《巴氏杀菌乳》(GB19645-2010)等乳品产品标准和《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GB12693-2010)等生产规范标准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10)等婴幼儿食品安全标准自2011年4月1日起实施。 据《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