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09年的宜宾天原集团、省水电集团、三和集团、邮储银行四川分行 2009年,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四川不少企业家沉着应对,准确布局,化危为机,显示出高人一筹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商业技巧,尤其是进入第九届“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的20位候选人所在企业,表现尤为突出。 谋划前瞻战略在危机中赢得主动权 2008年第四季度,国际金融危机渗透到我国实体经济。作为基础化工原料的PVC产品,价格迅速下降,氯碱企业纷纷大幅下调开工率。然而,我国最早的氯碱化工企业之一、目前中国第二大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反而取得较大增长,并以其明显的行业竞争优势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奥妙何在? 宜宾天原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肖池权揭秘:“2008年上半年,我们准确分析了外部形势,预测到了危机即将到来,及时调整了投资策略。2008年9月后,公司全面系统地开展挖潜增效工作。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司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内部挖潜增效上来,从而在2009年取得来之不易的经营业绩。我认为,正是战 略的前瞻性,为公司在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赢得了主动权。” 据了解,2009年一季度,氯碱行业平均开工率仅为50%左右,宜宾天原却持续保持了80%的开工率,产销率、货款回笼率和资金周转情况均处于行业最好水平。当年,公司综合毛利率高达17.91%,PVC毛利率达12.47%,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010年4月9日,天原集团新股在深交所登陆中小板,成为宜宾市继五粮液、宜宾纸业等公司之后的第4家上市公司。此次发行募集资金超过15亿,开启了公司高成长、快发展的序幕。 努力扩大内需获得广阔发展空间 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4万亿元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投资计划,大量资金进入基础设施项目。我省由于加快推进灾后恢复 重建,全社会投资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58.1%,创历史最高水平。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业绩取得大幅度增长。 “我们经营的多是中小水电站,同时承担了地方电网建设及电力供应任务。2009年,对四川水电企业来说,是个蓄势发展的好机会。”省水电集团董事长张志远表示,公司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及灾后恢复重建的机遇,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去年,公司投资超过10亿元,较2008年大幅增长,利润和发电量也同比增长,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去年,由于国家保增长、保民生的经济刺激政策,中国汽车产业逆市 增长,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我们抓住了这一机遇。”成都三和企业集团董事长黄宗敏说,三和去年的高速发展,除了国家的经济刺激计划,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30年改革开放,使人民的财富不断增加,国家拥有了强大的实力,这些是汽车消费增长的基础。” 据介绍,三和集团在全省拥有20多个加盟店,在成都主城区有11个直营品牌店,去年,三和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加强营销力度,销售超过了20亿元,销售增长接近30%。“增长水平至少超出预期的10%!”黄宗敏表示。 服务中小企业在危机中实现双赢 世界金融危机,全球众多银行首当其冲,但对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来说,却是一次快速发展的机遇。“我们是2007年9月才成立的银行,此前主要开展个人存储业务,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了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开展资产业务,赢得了发展的机遇。”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负责人说。 2008年,邮政储蓄银行开展了资产业务,主要针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做的是许多大型商业银行不愿做的业务,提供的单笔贷款多在10万元以下。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最缺的就是资金,邮政储蓄银行提供的服务,正好解决了他们的难题,邮储银行的业务也随之迅速增长。 “2009年,邮储银行四川分行共为四川中小企业提供了500多亿元的贷款,为13万农户提供小额贷款。”邮储银行四川分行负责人介绍,邮储银行还积极参与灾后重建,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为灾后恢复重建授信500亿元,并为农房重建提供了7000多万元的贷款。公司发展速度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银行。 川报集团记者喻奇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