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陶玲 实习生谭珂)“不要限定标准,征文的收集百花齐放最好。”本报联合四川汽车工业集团发起“野马汽车杯‘我们的家园’”公益征文摄影大赛启动后,不仅吸引了众多市民群众、援建者参与,不少文化界名人也纷纷建言献计,为活动支招。著名作家阿来就表示,活动本身具有很好的意义,但不要事先设立参选的条条框框,这样更能让作品真情流露。 阿来:活动应让基层群众参与 通过普通百姓的文字和镜头,让援建人员、志愿者、灾区群众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来记录灾区重建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的几日,咨询者和投稿者不断。有的是都江堰、彭州、汶川、北川等地群众,也有来自外省参与援建的建设者。 昨日,著名作家阿来就表示,用笔和镜头记录灾区两年来的变化,是一个全民参与的活动。每个人对于地震的理解认识都不同,每个参与投稿的群众都会有各自的特色。 “真情流露,就好。这样更加真实。”为了能让活动面扩大,吸引更多人群参与,阿来也建议,活动应该多到基层,让基层百姓多参与。同时,不要事先设立标准规范,征文百花齐放最好。 干海滨:灾区人民的诗很打动人 “其实在灾区,有很多具有文学潜质的普通百姓。”《星星诗刊》编辑干海滨透露,近两年来,他们也收到了不少关于抒写灾区变化的诗歌。有都江堰、汉旺、绵竹等地的,也有来自北京、江苏等外地的投稿者。他们是地震的亲历者、见证者,从笔尖透露出的感情很打动人。 对于本报的征文活动,干海滨表示,这是对历史的回顾,对重建成就的记录,体现灾区群众崭新的面貌。文字和镜头对灾区表达方式,很容易就能让大家感受到一种凝聚力。 本次大赛由华西都市报社、四川汽车工业集团联合发起,并邀请相关权威机构参与,组委会将由发起单位及权威机构相关负责人组成。从即日起至5月20日,本次大赛将以“家”和“爱”为情感诉求点,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文字作品和摄影作品:文学作品体裁不限,特别欢迎诗歌、散文、纪实文学三种体裁,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摄影作品单图和组图(不超过12幅)均可。作品力求展示四川灾后重建的宏伟画卷、四川震区的新面貌、灾区人民的新家园。征集活动结束后,组委会将邀请名人、专家评出若干奖项,并颁发奖品。 来稿请寄:四川省成都市红星路二段70号华西都市报时政新闻部(邮编:610012),请在信封上注明“野马汽车杯‘我们的家园’”公益征文摄影大赛字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