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石头,栽在绿化带头头上,刻起‘成渝路’,还画了一个‘0’。”昨日,有市民说,在成都龙舟路的绿化带里,立着一块石碑,可能是老成渝路的里程碑。
老成渝路的零公桩
石碑高约半米,30多厘米宽,就立在龙舟路与三官堂街路口,绿化带的边缘上,灰白的颜色,水泥表皮已经斑驳,正反两面都刻着“成渝路”和“0”的字样,虽然红漆已脱落,但仍清晰可见。
“立了很多年,比周围的房子都要老得多。”附近居民陈存辉说,他上小学时,还没有绿化带,路也不像现在这么宽,过去的老房子全拆了,只有这块石碑还留在这里。
“这是老成渝路的零公桩。”锦江区公路管理局是这段公路的养护单位。
工作人员说,“0”的意思代表起点,“成渝路”指的是老成渝路。
建绿化带时,碑就立在路边,路一扩宽,就被框进绿化带了。施工的时候,工人们没谁说得清楚石碑的来历。
附近的居民也说法不一,有说“民国”期间立的,有说解放后立的。
后来,一位老工程师道出了石碑的原委。成都解放后,按照行政区划,过了老成渝路上的沙河堡,就算出了成都地界。
当时也只有牛市口东大路和沙河堡联通,所以牛市口是老成渝路当初的起点。
1958年,到沙河堡的龙舟路开通,当时的施工单位就在路边立了一个零公桩,作为老成渝路的起点。
老成渝路仅存里程碑
“现在都走高速了,这里就是到龙泉的,你不指出来,我还不知道这里还属于老成渝路。”刚搬到附近两年的刘心慧说,她每天开车从这里过,从来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标志。
与宽敞的马路相比,这块零公桩显得有些寒酸,如果不是刻意寻找,几乎没人注意。
“怪是怪了点,但是现在还是不能拆。”公路管理局的赵所长说,这个零公桩,已经上了全国公路的GPS定位网。它现在所标注的位置,已被确定为老成渝路的起点了。
由于道路改建扩宽,这应该是老成渝路上留下的最后一块里程碑了。
“现在这样的碑没有几个了。”市民高先生曾特意考察,在老川陕、川藏路上,以前的零公桩都不见踪影了。
说起这些,高先生感慨万千,过去回成都,数着里程碑,就知道离家越来越近了。
老成渝路走过的77年
“以前路上全是碎石头,后来换了沥青路面。”附近的老人还记得当年老成渝路的模样。
碎石遍地,车过扬灰,浇沥青后,一到夏天午后,烤过的路面粘鞋底。
翻阅历史资料,老成渝路开建于上世纪20年代,全程340公里,历时9年,1933年建成。
军阀混战时,杨森、刘文辉、刘湘的部队驰骋往来,四川的首府就在成都与重庆之间,交替变更。
直到抗战时期,老成渝路,成了运送军用物资的重要通道,民国政府才开始着手修缮路面。
成都解放后,老成渝路多次修缮,直到1995年,成渝高速公路开通,运输负担才减轻。
当时在成渝两地卖服装的生意人,都还记得要走完全程需要9个多小时,晚上上车凌晨才到,出发前要带干粮。
到了第二天下午,采购完毕,再上车时已筋疲力尽。
现在,在成渝之间已经建成了3条高速公路,正在兴建的第4条高速路,比老成渝路短90公里,2个多小时就能跑完全程。
实习记者肖翔摄影报道报料人:刘先生高先生线索奖:各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