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版:汽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23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23日 ] -- 汽车 -- 版次:[ 053 ]
全球车市催生新格局
2010-04-23

  GreenBeijing

  观展时间

  新闻媒体日:4月23日-4月24日专业观众日:4月25日-4月26日公众参观日:4月27日-5月2日零部件展期:4月23日-4月27日整车展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零部件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

  今年以来,全球已逐渐从经济危机的泥潭中走出。

  经历了东京车展的困顿、底特律车展的冷清,今天,我们迎来了规模空前的北京车展。

  对于在过去两年身陷迷局的全球汽车行业来说,这将是宣告从困局走出的一个绝佳契机,也是每个厂家宣示品牌战略、展现研发实力、攻占中国市场的一个高规格平台。在“绿色畅想未来”主题的指引下,全球车市新格局已逐渐显现开来。

  新格局

  混合动力将成低碳主流

  过去的一年中,新能源汽车领域发生了一些细微却重要的变化。由于技术的限制和使用成本的高企,以宝马为代表的厂家,逐渐降低了对氢动力的执着,而以通用为代表的纯电动汽车热潮也在悄然消退。代之而起的,是混合动力汽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一变化在北京车展上得到了十分明晰的体现。展台上亮相的奔驰“蓝色效能”计划,宝马“高效动能”方案,大众“BlueMotion”(蓝驱技术),奥迪“混合动力技术展示”活动,都体现了这个基本思路。

  尽管业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径与解决方案,始终存在争议。然而,在一个多月前的日内瓦车展上,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混合动力成为了代表“汽车低碳”的主力技术——虽然电动车还在,但各大汽车巨头都把混合动力汽车推到了前台。

  “日内瓦车展电动车退烧,说明跨国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上变得理智和实际了。”新华社资深汽车专家张毅认为,首先从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做起,在推广运用中不断完善,这是各大汽车巨头的又一次共识。很显然,混合动力是最现实的。

  ●记者点评

  尽管新能源车研发风起云涌,燃油发动机汽车依然是今后二三十年的绝对主流。这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业的一个共识,而较为成熟的油电混合动力,将成为汽车绿色低碳技术的主流。

  新格局

  欧系将成全球汽车老大

  遭受金融风暴、刹车门的“洗劫”,美系、日系车销量和品牌形象都受到沉重打击。随着美国“三大”车企的衰落和丰田品牌的受损,原有全球汽车业“6+3”(通用、福特、戴-克、丰田、大众、日产-雷诺联盟,再加上宝马、本田和PSA)的格局正在被打破。而以德国车为代表的欧系轿车,将向全球汽车老大宝座发起强烈冲击。在本届北京车展上,以德国品牌为代表的欧系军团,斥巨资拿下了最显眼、面积最大的展台,展现了夺取制高点的勃勃雄心。

  目前全球汽车工业,大致可分为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新兴市场汽车工业。日韩汽车工业实际上是以外向型为主,相当一部分依赖北美市场。但随着北美市场的低迷,日、韩车厂的销量在迅速下滑。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汽车工业,尚不具备与欧日一争高下的实力。

  全球汽车产业新旧格局的交替,对欧洲汽车工业而言将是一个巨大机会。一方面,欧洲主要车厂如大众、PSA和菲亚特等,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远不及美国和日韩同行那样严重,多数厂家尽管2009年盈利减少,但现金流还比较充盈;另一方面,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无论在产品、技术还是经营管理等方面,欧洲汽车厂商都具备了向全球各地拓展业务的能力与实力。

  ●记者点评

  显然,想当全球老大的还不止欧系一家。一个新的、足以挑战全球任何汽车老大的汽车巨头,也许在北京车展上将会露出雏形。

  际 车

  链接

  本届车展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100余家厂商参展,展出面积近20万平米。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主要展示国内外乘用车,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主要展示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和相关产品。在新国展乘用车部分主要分为E1、E2、E3、E4、E5及W1、W2、W3、W4共9个场馆。

  展 大 幕 今

  3

  自主品牌向韩系宣战

  在欧系品牌强势崛起的同时,经历了十多年的顽强发展,中国自主品牌逐渐发展壮大,在国内庞大市场的支撑下,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网络的良好布局,技术研发方面也打下了坚实基础。自主品牌已经完成了“小学”课程,正向更高层次的“中学”进发。在此大背景下,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北京车展将是一个崛起的新起点。

  携全资收购沃尔沃的豪气,吉利旗下沃尔沃、帝豪、全球鹰等品牌集中亮相。号称拥有最具增长潜力的比亚迪,展出了领先业界的电动车成品。奇瑞、长安的自主品牌主力,也将在车展期间宣布横跨世界的研发中心正式运营……中国汽车工业正迈向新的起点。

  面对自主品牌在北京车展的高调亮相,中国著名汽车专家吴迎秋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当前自主品牌第一个对手应该是韩系车。”他进一步分

  析称,一是韩系车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产品在中国的保有量相对于德系、美系、日系车要少些,品牌力相对弱一些,而且从产品的竞争结构看,与自主品牌更近。二是韩系车近年来在中国的市场战略出现了变化,一改过去高举高打的方法,更多地采取“打高走低”的战术以赢得消费者。一边是自主品牌的向上,一边是韩系车的下沉,意味着两者之间是最早的全面“接火、开战者”。这是躲不开的事实。

  ●记者点评

  当前自主品牌应该有“阶段竞争对标计划”,从产品定位、技术定位、市场定位等方面,在不同阶段瞄准一个竞争对手做好工作,不要五指分开拍击,而是一个拳头重磅出击。瞄准竞争对手,力争全面超越。记者张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