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玉树地震中,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创造了一个奇迹——学校830多名师生,无一人伤亡。19日,这所“玉树最牛学校”在震后的废墟边复课。 废墟边的诗行 “假如我是一朵花,我会用纯香陶醉大地,我会用花瓣迎接春天。即使我枯萎了,我也会为这土地孕育新生……”4月18日,青海省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初三(9)班学生代青文毛写下这样的诗句。 这一天,她的语文老师在讲授完诗人艾青的那首著名诗歌《我爱这土地》后,给学生布置了一次特别的作业—要求仿照这首诗歌,写出一首带有自己真情实感的现代诗。 震后第五天,代青文毛和她的同学得以重返课堂。那场惊心动魄的大地震带来的心灵创伤,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渐渐平息。 震后第一课。在次仁尼玛老师的藏文课上,18岁的德尕扎西新学了“撒加格言”。老师让他们背诵了这些警句——“团结起来,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挫折都能战胜”。 新的教室,就建在废墟边上。绿色的大帐篷上用粉笔书写了年级后,便成为简易的校舍。 18日下午3点半,200多名学生齐聚在帐篷校舍前,举行了升旗仪式。这个简单的仪式令人动容,歪歪斜斜的旗杆绑在原先的斜杠上,国旗缓缓升空,师生们齐刷刷地低下头颅,向大地震中的逝者默哀3分钟。 “我们真是幸运” 这所拥有830多名学生的学校,在这场7.1级的大地震中创造出一个不小的奇迹——全体师生无一人伤亡。这在满目疮痍的震后玉树,堪称“最牛学校”。 “最大的功劳在于副校长和4位值班老师。”校长布周才仁说,大地震的前兆——4月14日7点49分之前的一次较轻的地震,惊醒了当天的值班副校长严力多德。 他立即翻身起床。严力多德事后回忆:当时,一种不祥之感压得他“心里有点难受”,但又“不能确切地说出来”。随后,这位副校长和4位值班老师跑到学生宿舍,挨个叫学生起床。生活老师多吉才仁不放心,又检查了第二遍,确认连最贪睡的孩子都起了床。 这天早晨,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的时刻表被提前拨动。所有寄宿在校的学生早早起了床,打水洗脸,吃早饭。老师们还告知学生不要到教学楼上自习,都到操场上去读书。 “我们真是幸运。”严力多德感慨地说。正是因为他的那个“不祥预感”和随后的临时决定,救了这所学校。 救援与转移 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幸运地躲过一劫,并非偶然。 校长布周才仁说,学校历来重视安全教育。汶川特大地震和湖南湘潭学校踩踏事件发生后,学校曾组织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演练。 唯一的惊险出现在初三(5)班。 地震当天,当天的值日生陈云才和青梅然丁还在教学楼内打扫卫生。突然的楼梯晃动,伴随着砖块脱落,恰巧砸中了陈云才的右腿。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的青梅然丁则被吓得手足无措。千钧一发之际,他们抬头看见了班主任拜永明。他背起动弹不得的陈云才跑出了大楼。 校长布周才仁赶到学校后,立即组织学生先向开阔的操场转移。不久,关于水坝可能溃坝的消息传了过来。他们再次转移。老师带领着学生,向南跑去。在半山腰呆了几个小时,确认水坝安全后,才返回校园。据《中国青年报》 震后第一课。在次仁尼玛老师的藏文课上,18岁的德尕扎西新学了“撒加格言”。老师让他们背诵了这些警句——“团结起来,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挫折都能战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