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中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20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20日 ] -- 中国 -- 版次:[ 005 ]
晨曦中的结古镇
2010-04-20

  破碎的玉树州结古镇在阵阵汽笛声中送走了又一个寒冷的黑夜,迎来了震后第五个晨曦。

  19日清晨5点55分,位于重灾区结古镇的玉树军分区营地还在昏暗中,20岁的小战士郭龙龙整了整衣装,用一个标准的军礼,跟战友换岗。

  年轻的战士没有穿军大衣。烈风裹挟着黄沙一个劲地往脖子里钻,战士的身体在瑟瑟发抖。“今天还有些头疼,不过已经比刚来时好多了。”现在是两个小时换一班岗,三个战士轮,郭龙龙凌晨两点刚值完上一班,休息了不到四个小时,又来换岗了。

  郭龙龙所在的武警青海一支队地震当天得到消息后,9点半便集结出发,15日凌晨抵达玉树,成为最早投入玉树震后救援的部队之一。

  “苦不苦?”

  “不苦,我们战士还能睡一会,昨天晚上指挥官们通宵达旦地开会研究下一步如何更科学、更有力地救援和安置受灾群众。”

  出了军区大院,民主路上的行人还不多,新华书店、唐蕃古道宾馆、南方小吃……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运送救援物资的车辆

  在街道两边排起了长龙。

  看得出一些物资是昨天深夜刚到的,车上的货物还没有卸。贴着“西部矿业玉树抗震救灾”标语的几辆东风大卡车上,司机们疲惫不堪。此刻,他们正蜷缩在驾驶室里打盹。

  7点钟,朝霞映红了玉树背靠的普措达赞山,玉树县公安局对面的小广场是灾后最早的安置点之一。一位叫索珍的83岁藏族大娘静静地坐在帐篷前。老人手里握着一个小药筒,里面装着粉状的红景天,拿到鼻子前面嗅一嗅。她望着普措达赞山,山脚正是老伴在地震中遇难的地方。

  “来,喝点茶。”这时,旁边一位藏族大嫂、45岁的旦周拉毛给老人端来一碗热水。

  “我们家和索珍家原来就是邻居,我父亲给家里挑水的时候总要给她家也挑上一桶。现在她老伴不在了,我爸妈就是她的子女,我们就是她的孙儿。”旦周拉毛的二女儿成林求措说。

  “他们一家都是好人。昨天,我第一次吃到了白米饭,部队给的。”索珍颤抖的双手捧着碗说。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