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版:文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20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20日 ] -- 文娱 -- 版次:[ 022 ]
停笔七年终务正业 余秋雨对话“死去的人”
2010-04-20

  他说:“有了它,《借我一生》可以不再印刷”

  停笔7年,余秋雨第20届书博会将推新作《我等不到了》

  2010年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将于24日在成都举行。记者昨日获悉,本届书市的一大亮点,就是备受争议的学者余秋雨继创作《借我一生》7年后,推出长篇记忆文学《我等不到了》。但余秋雨本人目前并未确定是否现身书博会。

  余秋雨书写家族历史

  成为股东的余秋雨并没有停止写作。《我等不到了》是《借我一生》出版7年后,又一力作。书中,余秋雨以平静的语调叙述了家族的历史,从曾祖父、曾外祖父由浙江慈溪出发,闯荡上海滩写起,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姨妈、叔叔、“我”以及妻子马兰,众多家族人物的一生,在近一个世纪历史光影中沉浮。

  《借我一生》可不再印刷

  余秋雨在开篇说明创作初衷:“七年前,我写了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没想到,这本书出版后在很多长辈、亲友、同事、邻居间引发了一场回忆热潮。他们不断向我指出需要补充和更正的地方。连一些以前并不认识的读者,也转弯抹角地为我提供各种参考资料。一位教授对《借我一生》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什么一生,你和妻子近十多年的经历最为惊心动魄,但你显然顾虑太多,写得不清不楚。’他的批评很对,中国文学不应该回避当下的切身磨难,因为这不仅仅是自己的遭遇。”对前景,余秋雨表示:“很多与我有关的人,都死去了。我很想与他们说话,不管他们能不能听到。于是就有了眼前这本书。有了它,《借我一生》可以不再印刷,尽管新作在篇幅上还不到那本书的一半。”

  打造“记忆文学”新概念

  《我等不到了》书稿是余秋雨用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他定义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余秋雨十分感性地表述:“也许这个奇怪的名称能够引发读者的一种想象: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握笔支颐,想想、写写、涂涂、改改、抄抄,再一页页把手稿撕掉,又把一截截稿纸贴上……这种非常原始的‘纯手工写作’,与‘记忆’两字连起一起,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为何用此书名,该书编辑卖了个关子称,读者阅读完该书后自然会找到答案。

  记者胡晓实习生董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