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移动抗震救援纪实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通信设施严重破坏,基站退服、光缆中断,抢险救灾急盼通信生命线的畅通。
灾情发生后,四川移动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抗震救灾保通信作为最紧迫的任务,立即成立了救灾保通信应急小组,由总经理李华亲自挂帅,带领通信抢险人员千里驰援灾区。
连日来,无论是在抢险保通信的最前线,还是在服务灾区群众的大后方,四川移动全体员工发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尽责任”的“川移”精神,与青海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支援抗震救灾,展现出移动人的责任与爱。
紧急驰援总经理立军令状
4月14日玉树发生地震后,立即牵动了四川移动人的心。曾经经历过5·12地震,四川移动知道抢通通信意味着什么:通信线就是生命线!本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四川移动立即把抗震救灾保通信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启动应急抢险预案,全面安排部署,第一时间从紧邻青海的甘孜等地组织第一批60名抢险救灾人员急赴玉树,先头部队于14日晚抵达后立即投入通信抢险工作。
为加大援助力度,四川移动同一时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紧急抽调通信抢险物资、集结工程抢险人员。经过通宵作战,共筹备30台发电油机、14部卫星电话、115公里光缆等通信物资,准备了162部手机、价值14万元的充值卡等通信工具,另外还筹集了400套棉被、317个帐篷、162个睡袋、250件军棉大衣和大量药品、食品和饮用水等生活物资。40余辆抢险车辆,2辆省内最先进的卫星应急通信车和1辆10吨油罐车也陆续启程驶往玉树。
经过一夜的紧张筹备,15日上午8时,由68名通信技术工程抢险人员组成的“抗震救灾突击队”在李华总经理的带领下,出发赶赴青海玉树执行通信抢险任务。在出发前简短的出征仪式上,救灾部队领导专程赶到高升桥枢纽为“抗震救灾突击队”授旗送行。接过旗帜的李华总经理当场立下“军令状”:“我将带领队员
发扬抗震救灾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密切协同、团结奋战、克服一切困难,为夺取抢险救灾全面胜利做出贡献。”
抗震突击队携带连夜急筹的应急救灾物资从成都出发,翻山越岭,昼夜兼程,于16日晚抵达救援第一线。抵达当晚,李华总经理顾不上休息和吃饭,马不停蹄地向当地抗震抢险通信指挥部汇报四川移动的各项举措,并将抢险人员和抢险物资交由指挥部统一调度安排。当天深夜,李华总经理又和青海移动公司一起召集抢险人员研究抢通方案,要求大家坚决完成抢险救灾保通信工作。为此,中国移动副总裁刘爱力专门致电李华总经理,感谢四川移动的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和牺牲自我支援兄弟单位的精神。
据了解,目前四川移动抗震突击队承担发挥了玉树震区通信保障的核心支撑任务。由于四川移动抗震突击队规模大、员工有序,又有地震抢险经验,当地通信抢险指挥部把几项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了四川移动,如机场等重要枢纽、重要场所通信光缆巡检和故障处理、重要基站扩容等,随李华总经理一起奔赴玉树的两辆应急通信车已经顺利开通,并承担了相关领导灾区视察的通信保障任务。截至发稿时,四川移动抗震突击队已完成临时光缆整理12KM,巡线85KM,排查基站故障6个,扩容基站一个。
不畏艰险突击队奋战抢通
玉树位于青藏高原,境内平均海拔4493米,气候寒冷,含氧量低,是典型的高原气候。队员们住的都是简易帐篷,晚上零下几℃的天气伴随着呼啸的冷风,让大家在睡梦中都不禁蜷缩起来,没几人能够真正熟睡,但,这并不影响第二天的抢险工作。
17日一大早,在机场方向巡查时,通信抢险队员发现原有埋式光缆因为地震的原因已经有部分裸露在外,而机场方向的道路在抢险中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几乎是抢险车辆和抢险人员到达援救现场的必经之路,极有可能对光缆造成人为损坏,而一旦此条光缆被破坏,将严重影响机场到现场的救援通信,后果不堪设想。可是此刻由于条件有限,抢险队员没有更多的工具,于是大家决定徒手对光缆进行处理。队员们在一旁的废墟里找到一点已经扭曲的不成样子的钢钎,将泥土捣松,然后徒手刨开泥土,浅埋光缆100余米。光缆埋好后,每个人的手上都是伤痕累累,血迹混合着泥土。
高原气候的天气真是说变就变。13时10分,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肆略的狂风卷起黄沙,满目疮痍的土地上顿时一片混沌。突然,天空中冰雹倾泄而下,队员们都在户外作业,这突如其来的天气让人措不及防。冰雹砸在头上、身上,又冷又痛,可是坚韧的川移员工甚至没有叫一声,大家只是尽量在废墟里找到一点残存的空间暂时躲一躲。13时28分,冰雹变成了小雪花,但是天空依然乌云密布,冷风刺骨,可队员们已毅然出发继续进行抢险工作。
傍晚时分,大家回到营地,本以为可以喝上一口水,吃上一口馍,可是突然接到电话,机场方向的临时光缆又断了,队员刘勇匆匆将刚拿到手里的馍往嘴里一塞,就带领12人连夜翻山,布放两盘临时光缆。
四川移动抗震救灾突击队员陈华告诉记者,玉树早晚温差大,晚上只有零下几℃,由于四处都是倒塌房屋废墟,空地非常少,搭建临时帐篷十分困难,困了就在车上打会盹,饿了就吃带去的干粮,不少队员已经两天一夜未休息一分钟。连续高强度的抢险工作,不少队员都产生了高原反应,但是为了抢通生命线,保障通信畅通,突击队员们义无反顾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真情服务帐篷营业厅暖人心
地震发生后,玉树县和四川甘孜石渠县的大量建筑和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交通瘫痪、电力中断,给救援工作和群众的正常生活带来严峻考验。针对于此,四川移动立即启动应急服务工作预案,紧急在灾区建立便民服务站、搭建帐篷营业厅,提供免费平安电话、免费入网、手机补卡、手机充值、免费充电、饮用水、食品、医药等便民服务。
四川移动石渠县分公司白玛曲地、陈红、尼玛卓玛3名员工,带着方便面、矿泉水、帐篷、医药、免费充电器以及石渠县分公司捐献的食品、水等物资,冒着余震的危险,紧急赶赴玉树搭建救助服务站。在一路颠簸到达玉树后,他们来不及休息一分钟,冒着严寒、立即投入工作中,在废墟中搭建起便民服务点。
高原昼夜温差极大,到了夜晚,
飞沙满天、缺水缺电,移动员工依靠手电筒的微软光线,继续为灾民服务。饿了,吃点面包饼干充饥,甚至以水果腹。不过,水是不会轻易喝的,因为高原地区最珍贵的就是水,员工们说话说到声音嘶哑也舍不得多喝一点,甚至有些员工一天也不喝一口,就是为了能够省下水多给受灾群众。为了给更多受灾群众办理业务、使更多人可以给家人报平安,平均每天只睡2-3个小时已是家常便饭。
便民服务站的快速建立为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提供了通信保障和生活服务,搭建起了与外界快速、有效沟通的桥梁,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赞扬。截至18日,便民服务站已经累计为1500人次提供了便民服务,目前,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在各灾区便民服务站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爱心热线移动电话连亲情
在灾后第一时间,四川移动立即紧急部署了一系列的救灾帮扶工作,对广大用户实施主动关爱,地震发生后,四川公司立即对到玉树的四川移动用户在使用四川移动应急通信车设备产生的通信费用实行免费。同时紧急与青海移动联系,查找地震发生时,四川用户漫游到玉树后因欠费而停机的客户号码,并立即为这75名欠费停机客户实施了开机处理,同时通过一一的电话联系,确认这些客户当前情况,除暂时无法联系上的客户外,其余45名客户均平安无事,一名用户在接到电话后感动地说:“我很安全,谢谢你们。”
针对灾情发生后,有部分四川客户无法联系上青海亲人的情况,四川移动还开通了10086“爱心专席”服务,成立爱心专席寻亲帮扶组与青海呼叫中心联动,帮助他们联系青海亲友。
4月16日,当获悉部分玉树地震灾区受伤同胞来蓉救治的消息后,四川移动立即向医疗机构提供免费TD电话,帮助伤员及家属保持与远方亲人的通信联系。同时,结合灾害发生后大量伤病员需及时服务的需要,四川移动开展起“我们在一起,爱心在传递”志愿者行动,赴四川省人民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附属医院提供应急通信保障服务。
参加救助服务的100多名移动员工在医院设立“中国移动灾区同胞服务点”,提供免费报平安电话、免费充电、免费寻亲等应急服务项目,专人24小时轮班守护服务点,以保证为灾区同胞提供便捷的移动通信服务。截至目前,已提供电话服务100余次,收集并发布寻亲信息18条,并成功联系到1位伤员亲人。志愿者服务队以他们的热情和专业服务精神,赢得了医院、灾区人民的好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四住院大楼505号病床,在青海玉树地震中受伤而紧急送到这里治疗的格来南江,从四川移动志愿者的手中接过移动座机,向家乡亲朋报了平安。当话筒里清晰地传来亲朋温暖的祝福,格来南江眼里噙满了激动的泪水。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30多台由四川移动提供的TD移动座机,正式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接治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伤者的医疗机构启用。
(姚晓敏康伊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