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版:中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19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19日 ] -- 中国 -- 版次:[ 008 ]
又传来朗朗读书声 玉树第一所板房学校复课了
2010-04-19
学生重新回到教室上课
开心玩耍的“阿牛”
本报特派记者周海波邓宇摄影陈羽啸玉树报道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仰望着旗杆上缓缓升起的国旗,唱起雄壮的国歌,玉树孤儿学校的学生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举行了震后复课的第一次升旗仪式。

  昨日,地震后的第5天。

  天刚蒙蒙亮,玉树孤儿学校物理老师桑杰才让,为了不吵醒睡梦中的孩子们,他手提衣裤走出帐篷,然后迅速穿上。

  在校园里来回走动,推开板房门,站在讲台上,他的记忆似乎又回到几天前,想念失去的同事,牵挂受伤的学生。但这一切都已成为现实,他目前最重要的事,是在这所板房教室里,继续为208名孤儿上好每一堂课。

  废墟上,孩子们用手刨课本

  孤儿学校位于扎西科路。地震后,校园变得面目全非,一些志愿者为确保孩子上课不受打扰,他们在校园的门口处拉着一根绳子。这成为入校的第一道安全线。

  校园的右侧是几排板房,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桌椅。新教室宽敞、明亮,不时有学生在教室里穿梭。

  地震后第4天,全校208名孤儿再次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重回教室上课,孩子们的脸上又绽放出笑容。孩子们除上课时间之外,一般都在帐篷里休息,他们与老师生活在一起。

  站在帐篷前,可清楚看见,昔日的校园变得伤痕累累,3层高的宿舍楼垮塌成一堆废墟,教室变成危楼。

  昨日上午10时,烈日当空。10多名孩子在废墟上,或蹲着身子,或弯着腰,他们在废墟里用手刨书本、书包以及衣物。

  一名叫桑周才吉的15岁女孩,从废墟上摇摇晃晃地走下来,手里捧着不少断木。“我没找到书,捡点木材,给同学们生火。”她边说,边将手中的木材堆放在帐篷旁。

  这些木材,对他们来说,可在夜间给自己带来一丝温暖。

  地震后,抢救出6名受伤孩子

  这是灾区第一所板房学校。

  桑杰才让是一名物理、化学老师。在地震中,学校一名语文老师丧生。如今,他还代课语文。

  桑杰才让说,这是玉树的一所孤儿院,全校有37名教职工,208名孤儿。地震发生时,孩子们正在食堂吃早餐,突然,房子剧烈地摇晃起来。顿时,校园里哭的哭,叫的叫,他们都跑到学校操场上。

  “大家不要慌!”“大家不要闹!”几名男教师一边安慰孩子们,一边紧锣密鼓地研究营救被困孩子的方案。

  “有力气的孩子,跟我走。”这一声召唤,30多名个子高的男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跑到学校宿舍楼前。用手刨,用木棒撬,6名孩子获救。其中,4个孩子受轻伤,2个孩子受重伤。不幸的是,有2名教师在校外遇难。

  那个清晨,对于孤儿学校的孩子们来说,心灵上再次受到创伤。

  学校老师紧急在校园里搭建起几顶帐篷,每个帐篷里安顿60名孩子。这些孩子性格本身孤僻,老师们只好在晚上为他们做精神治疗。

  地震发生后的两天,孩子们情绪逐渐稳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早日重回教室。

  仅3天,板房教室灾区亮相了

  208名孤儿的生活与学习问题,牵动着全国人的心。

  17日上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人员,开始搭建板房教室,只半天的时间,几间板房教室在灾区亮相。预计在半个月之内,灾区将再搭建一批板房,保证其他学校660名高中生复课,参加高考。

  当日下午,玉树州孤儿学校复课了。灾后仅仅3天,玉树孤儿学校的孩子们重新走进了课堂,成为灾区复课的第一所学校。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仰望着旗杆上缓缓升起的国旗,唱起雄壮的国歌,玉树孤儿学校的学生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举行了震后复课的第一次升旗仪式。

  这也是地震后,灾区第一次升国旗。在高空,迎风飘扬。站在国旗下,同学们垂头含泪,向在这次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同胞默哀。

  “我们可以上课啦!”学生代表伊西永吉和校长尼玛仁增怀着激动的心情,表达着对党和政府及救援单位、社会各界关心与援助的感激之情。

  教室有了,孩子们的住宿也得到临时解决。但在桑杰才让老师的脸上,看不出丝毫微笑。根据学校课程安排,每天孩子们要上10节课。学校急需课本、钢笔、墨水,此外孩子们还面临吃饭问题。

  虽然还有重重困难,但昨日下午,明亮的板房教室里,已开始传出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