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中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19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19日 ] -- 中国 -- 版次:[ 005 ]
最大难题是缺乏水源
2010-04-19
本报记者邓宇周海波摄影陈羽啸玉树报道
防疫人员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毒

  防疫全面展开困难大过北川

  在“5·12”汶川地震中,内江军分区陆军预备役防化团曾出色完成北川老县城的消毒防疫任务。这次参加卫生防疫任务的官兵90%的人员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

  18日,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进入第五天,近2000名来自解放军、武警部队、国家疾控中心、青海以及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人员全力开展卫生防疫工作,进行环境消毒,监测灾区水源。目前地震灾区并未出现鼠疫、霍乱等流行性疫情。救人、防疫、废墟清理的同时进行,让玉树震后即将展开的大规模消毒防疫工作将变得更加困难。

  防疫救人同时进行

  “危险,快退开!”废墟上,突然挖出的一只煤气罐,冲出几米高的气柱。胡小刚迅速穿上全封闭式防化服,连氧气瓶都没背,几个箭步跨前,将阀门关闭。这是昨天上午,在玉树结古镇民族旅社废墟清理现场发生的危险一幕。正在这里进行消毒防疫作业的内江军分区陆军预备役防化团二营营长胡小刚,迅速处理险情,清理工作得以继续进行。

  民族旅社位于结古镇的中心城区,也是“4·14”地震中损毁最严重的建筑。原本的四层楼,上面的三层全部垮塌。

  连续几天来,这里一直就是救援的重点。每天都聚集了大量的救援力量和群众,生命的奇迹和陨落,时时都在上演。

  昨天已经是地震后的第五天,各支救援力量依然不抛弃、不放弃,在这里搜索着生命的蛛丝马迹,可消毒与防疫同样刻不容缓。

  在确定一片区域内没有生命迹象后,胡小刚带领官兵在进行第一次消毒防疫作业的同时,旁边的废墟清理与救援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玉树防疫比北川困难

  “在这里消毒,就是和北川不一样。”2008年,胡小刚和他的部队曾在北川执行了3个月的消毒防疫任务。可昨天才是胡小刚到达玉树地震灾区的第二天,就发现在这里要比在北川困难得多。

  2008年的北川在刚开始进行消毒防疫时,由于往来的人员太多,消毒的效果不明显,于是由陆军预备役防化团提出了封城建议,并得到落实。

  “可在玉树结古镇这样的民族地区,封不封城还是未知数。”胡小刚说,由于消毒液只能在地表起作用,如果刚刚在废墟上喷洒了消毒液,马上就有人去翻找,那根本就没什么效果。

  但现在的情况是,重点区域的消毒防疫刻不容缓,但当地百姓仍然在清理废墟、抢救财物,增大了防疫部队的工作难度不说,也让消毒防疫的效果打了折扣。

  仅一条河流经玉树

  而另外一个难题就是这里是高原地区,“刚来的时候,很多战友都有高原反应,头晕、流鼻血,不过经过一天的适应,现在要好得多了。”

  这次,内江陆军预备役防化团带来了4辆喷洒车,每辆有2.5吨的容量,可抽水的作业面只能容下一辆车作业。

  为了抽水,胡小刚昨天凌晨1点才睡。可早上6点,他就再也睡不着了,“不是因为在部队的习惯,而是压力大啊!”

  防化团团长郑林说,由60人组成的防疫部队,自带12吨消毒剂,于4月17日零时抵达灾区。接下来的几天,卫生防疫将面临灾情情况不明、当地消毒剂短缺等困难。而大地震后玉树州水资源被破坏,只有一条扎西河流经玉树,“水资源条件差将是最大难题”。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