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中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17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17日 ] -- 中国 -- 版次:[ 005 ]
18人“空降队”三天刨出34人
2010-04-17
消防队员废墟下寻找生命迹象
幸存的灾区孩子与藏獒相伴
四川医疗队救助伤者

  四川省矿山应急救援总队在救灾第一线

  平时明明可以跑步前进,但现在只能慢走;平时一个人干的活,现在需要几个人轮流干……在三天的紧急救援中,张明和他的队友们已经从废墟中救出了34人,转移伤员101人。

  三天前,作为宜宾矿山应急救援大队的大队长,张明刚好在成都出差,用他的话说,就是正好赶上了四川省矿山应急救援总队“空降”结古镇。在地震发生10个小时后,这是抵达地震灾区的第一支救援队伍。

  紧急空降睡在路上抱团取暖

  因为是“空降”,许多装备根本就没法携带,所有队员只随身携带了一些简单的个人装备,甚至在夜晚温度降至零下摄氏度的时候,许多人还只是穿着一条单裤。

  昨天早晨6时许,高原的天就已经大亮,但天气仍然寒冷,风刮在脸上隐隐生痛。四川省矿山应急救援总队的驻地就在玉树一所学校的空地上,但绝大多数的队员都是露天而眠。

  “没办法,走得太匆忙了,连帐篷都只有一顶。”张明说,第一天到达的晚上,他们所有的队员都睡在路面,大家抱紧一点。幸好在第二天的时候,找到一处学校的空地,老师们很好,同意队员们把学校里的棉被拿出来用,否则他们自己还没救人就需要别人来救了。

  天气恶劣刨出34人转移101人

  据四川省安监局应急办主任、矿山应急救援总队总队长欧钦介

  绍,最近的三天,全省的矿山应急救援队伍陆续驰援玉树,“加上刚刚才赶到的宜宾和绵阳903医院医疗队,全省在结古镇的救援人员已经达到20支共276人。同时,后续队伍也带来了一些食品和装备,为抵挡恶劣的天气环境提供了条件。”

  由于条件简陋,张明和他的队员们多数时候都是“肩挑手提”,用铁锹从废墟中救人。

  平时明明可以跑步前进,但现在只能慢走;平时一个人干的活,

  现在需要几个人轮流干……在三天的紧急救援中,张明和他的队友们已经从废墟中救出了34人,转移伤员101人。

  轮流上阵被救男子连道“谢谢”

  简单吃过一点干粮,早上8点不到,张明带着凌晨才从宜宾兼程赶来的18名生力军,又开始了新一天的搜救。

  在扎西科路,刚刚帮一户受灾群众搭建好帐篷,就有两名藏族群众向张明寻求帮助。原来,废墟下还埋着一名70多岁的藏族老太太和一名中年男子。

  “我们发现废墟下的幸存者时,他们两人已经将松软的泥土清理得差不多了,救援相对简单。”可是,压在两人身上的大梁足足有30厘米粗,要靠人力搬动不现实,只能将大梁锯断。

  平时这种活路一个人几分钟就干完了,可由于是高原,稍微的剧烈运动都让人气喘吁吁。10多个人只好轮流上阵,一人锯几下。经过将近1个小时的努力,昨天上午10点左右,两人终于被救了出来。截至地震发生,两人已经在废墟下被埋了50个小时。

  “谢谢,谢谢……”当最后的藏族男子被救出时,围在周围的藏族同胞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本报特派记者邓宇 周海波 摄影陈羽啸玉树报道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