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第三天,本报记者见证13岁藏族女孩获救 特派记者邓宇周海波 昨天下午1点53分,结古镇民族旅社的废墟上,一名藏族僧侣将一名小女孩高举过头,“好!”围在四周的数百名群众顿时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参与救援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也一齐叫好。 经过近4个多小时的奋力营救,埋在废墟下将近51个小时的13岁藏族小女孩次乃拥青成功获救。这是一次国家救援队队员与藏区群众共同努力、默契合作的结果。 搜救犬发现生命迹象 昨天上午10点40分左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搜救犬在民族旅社的废墟上嗅到了微弱的生命信号。这是一座4层楼高的混凝土结构建筑,地震发生后,楼上的两层整体垮塌,将第二层压垮,反而是第一层损伤不大。 救援队员迅速爬上废墟顶部,在“可疑”部位逐寸敲打。 “下面的是我表妹。”这时,一名藏族姑娘急忙向救援队员说,“我听见她说话了。” 这名藏族姑娘说,表妹的声音很微弱,但她确实听见了,她喊我说“阿姐,我还没死,我的脚很疼”。 据了解,地震发生时,次乃拥青正在二楼,当时正在和她的父母在一起。而就在前天,她的父母已经获救。 确定位置吊车救援 因为有幸存者的介绍,所以次乃拥青的位置很快被确定。“她肯定是因为预制板垮塌时形成的狭小空间,才得以幸存。”一名救援队员说。 “赶快调一台起重机来。”11点42分,由江苏支援的起重机向天空伸出30米的巨臂,第一块被救援队员切割好的预制板被吊起。紧接着,救援队员用手刨松散的小混凝土块,但废墟上压了一层又一层的预制板,每块预制板大约有10厘米厚,约2米长。这无疑增加营救难度,导致救援速度缓慢。 父母呼喊众人合力 孩子的母亲、父亲心急如焚,因为他们听到女儿在废墟下的呼喊,不时跑到废墟口,呼喊女儿,一次又一次。这时,有几名心急的亲友,跳到废墟中,先是用手刨砖块,消防队员动用吊车,用钢绳绑住预制板中部,试着吊起,成为弓形。很多群众用长绳绑住断裂的预制板,20多人合力,站在地面采用拔河的方式,将预制板拖到坡下。然后,救援人员和现场的群众又用双手刨开积压在下一层预制板上的碎石、泥土和木块。同样的,下一块预制板被吊起,拖倒。 成功救出掌声四起 在拖掉3块预制板之后,一名群众挺身而出,钻进预制板的空隙中,抱出小孩。小孩头发凌乱,神情惶恐,四处张望。当孩子看到亲人,放声大哭起来,紧紧地握住亲人的手。 当孩子重见天日的那一瞬间,这个男子发出一声兴奋的大吼,周围的救援人员也随之振臂欢呼起来,四周响起掌声,在玉树县城上空回荡。 这一奇迹,诞生在4月16日下午1点48分。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特派记者陈羽啸摄影 ①救援人员正搜救废墟下的女孩 ②救援人员合力搬开断裂的预制板 ③众人齐心协力拉开覆盖在女孩上方的预制板 ④女孩被成功救出,周围响起热烈掌声 ⑤女孩被送往安全地带 ⑥女孩获救后,看到亲人放声大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