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版:成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17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17日 ] -- 成都 -- 版次:[ 017 ]
川大附小第四次搬迁 2400学生暂分4地上课
2010-04-17

  川大附小二年级的唐丽和三年级的谭秋扬是一对好朋友,常在校园里一起玩耍。

  不过,从下周一(19日)起,她们将有半年不会在一个校园里共同上课、游戏了。

  因为,她们就读的川大附小迎来了百年历史上的第4次大搬迁,全校2400名学生被分到4个教学点上学。

  千万巨资打造“汉代民居”教学楼投用

  也有令唐丽高兴的事,下周一,她将和全年级同学一起,搬入校园内新投入使用的“汉代川西民居”式的教室学习。

  据川大附小校长余强介绍,除了二年级外,学校一年级和六年级同学也将搬入新教学楼。

  新教学楼修了两年。两年前,武侯区在该校现校址旁征地7.2亩,斥资千万元打造具有汉代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全新川大附小教学楼。

  新建后,位于川大校园内的川大附小共占地25.7亩,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

  新教学楼打造完毕,学校又将花巨资对老教学楼进行外观改造。新建和改造工程总耗资3000万左右,全部工程将于今年8月底完成。

  为配合老教学楼外观改造,全校师生将分到4个教学点学习,其他3个教学点的学生则到9月秋季开学再回来。

  新的“汉代川西民居”教学楼建筑外形装修上借鉴汉代建

  筑元素,色彩以朱红、蔚蓝、象牙黄为主,新教学楼将为学生增加8000平方米教学空间。

  建筑局部底层镂空,形成风雨操场。教学楼二层形成环形读书廊,使学校建筑整体自然和谐,形成一个高低起伏的呈汉风汉韵的后现代建筑群落。

  其余1200人到校外3个教学点上课

  校长余强这几天很忙,就搬迁一事,他半个月开了5次家长会。

  余强介绍,新投入的“汉代川西民居”教学楼将安排1200名学生,剩下的1200人将到校外3个教学点上课:三、四年级的走读学生到川大东二教、东三教上课;五年级学生到武侯区继教中心上课;一至四年级的寄宿学生将到龙泉的东山校区上课。

  这个周末,学生搬迁将继续。到下周一,2400名学生将会在4个教学点开始新的学习。

  “这是百年川大附小历史上第4次大搬迁,其中折射出一个小学的曲折历程。”余强说,前两次大搬迁是在1949年以前的特殊时期,“第一次是从四川大学搬迁到皇城坝、再至峨眉山;第二次是抗战时期从峨眉山迁回竹林村;第三次则是从竹林村迁至现校址。”

  从今年9月起,所有学生将重新成建制回到崭新的校园,进行分区分段教学。

  记者余媛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