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16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16日 ] -- 要闻 -- 版次:[ 011 ]
从过渡房到新的大房子 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2010-04-16
住在宽敞明亮的新房子里,郭富娟一家人笑得特别开心

  从30多平方米的过渡房到13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从震前的5间青瓦房到重建后修起的6间大房子……本报记者在寻找重建笑脸的过程中发现,灾后重建中,灾区群众的住房条件绝大多数较震前有较大改变。快两年了,人们在灾后重建中重新构建起的不仅仅是住房,还有生活新的变化和希望。这不,范志青的房子已经有了,可他还打算把房子再加盖一层,变成楼房。而地震时还是高中生的杨传菊的女儿,现在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

  姓名:郭富娟年龄:23岁身份:茶楼服务员拍摄时间:4月13日16:04拍摄地点:汶川县威州镇双河村黄岩组

  从30m过渡房到130m新房

  直到去年1月,亲戚们一起出钱在这里盖了一栋5层高的小楼,夫妻俩喜滋滋地搬进了130多平方米的新房。

  2008年6月1日,王小波和郭富娟完成了结婚仪式。因为是震后第一对新人,夫妻俩当年备受媒体关注。现在,幸福的小两口不但搬进了新家,还有了爱情的结晶。1岁零4个月的儿子王子浩,成了夫妻二人的最大寄托。

  威州镇双河村黄岩组主路旁有一条小道,沿着它往下走30米,再右转进去,一栋5层高的小楼就跃入眼中。王小波夫妇的新房,就在三楼。

  “快进屋,快进屋。”打开门后,郭富娟显得格外热情。宽敞明亮的客厅里,郭富娟的母亲正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听到门口有声音,一个小男孩摇摇晃晃地向郭富娟跑来。

  “现在的房子是不是要大多了?”把儿子一把抱起,郭富娟笑着说。王小波夫妇的婚礼是在一个帐篷里举行的,之后的大半年里,夫妻俩一直挤在一个30多平方米的过渡房里。直到去年1月,亲戚们一起出钱在这里盖了一栋5层高的小楼,夫妻俩喜滋滋地搬进了130多平方米的新房。

  为了照顾王子浩,郭富娟特意选择了去茶楼做服务员。“茶楼的工作时间不长,这样我就有足够的时间来照顾浩浩了。”郭富娟说。

  在沙发上没坐多久,王子浩又从沙发上爬下来,在屋子里跑个不停。一不小心,王子浩在妈妈前面摔了一跤,但又很快爬了起来。“小家伙灵性得很,胆子也很大,希望他以后能有出息。”郭富娟说,儿子现在是他们最大的寄托,她和王小波再苦再累也值得。

  “现在我们就是要努力赚钱。”为了搬进新房,夫妻俩找亲戚借了不少钱。郭富娟说,现在这个时候大家都需要用钱,亲戚们借钱帮忙她已经很感激了,不能再拖大家的后腿。郭富娟说,努力赚钱不光是为了还债,还为了浩浩的将来。

  2

  2

  姓名:范志青年龄:63岁身份:农民拍摄时间:4月12日16:10拍摄地点:茂县凤仪镇壳壳村

  房子一层变两层没有问题

  63岁的范志青站在菜地里,满脸笑意地说,如果今年收成好,家里的平房就要加盖一层。

  “5·12”地震之后,壳壳村的村民们都搬进了临时搭建的板房中。“去年3月份,这边的房子一修好,我们就跟着搬了过来。”范志青的新家是一栋暂时只有一层楼的平房。“别看我家房子现在是这个模样,你明年过来看看,肯定要好很多。”范志青爽朗地笑着说,明年一层变两层问题不大。

  范志青说,地震之后,政府给了他家很大的帮助,加上一家人的努力,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也不是没有烦恼的。”范志青看着正在地里劳作的儿子,他说现在最头疼的是怎么给儿子讨个老婆:“人老了,就盼着孩子们能有出息。好想抱孙子哦。”看着儿子弯腰的背影,范志青笑着说。

  姓名:何王兵年龄:38岁身份:工人拍摄时间:4月13日17:17拍摄地点:汶川县威州镇北姜维山

  打工1年多了自己建房子

  前年,何王兵在姜维山脚下买了一块地,刚刚打好地基,就遇上了“5·12”大地震。一年多来,何王兵和妻子一道四处打工。如今,他准备在同一地方重新建房子,开始新的生活。

  姜维山盘山公路边,何王兵将一根5米长的木板斜架在路边,木板脚下是一块50多平方米的空地。他从妻子手中接过一块红砖,将其顺着木板向下滑去。赶来帮忙的还有何王兵的弟弟,三人早上6点50分就开车来到这里,将砖全部卸在路边后,再一块一块地向下滑。

  “开车到不了那里,只有用这个办法。”何王兵指着木板下的平地说,这里还不是他建房子的地方,还得用同样的方法把砖移到下一块空地才行。三人一直从上午忙到下午5点过,路边还堆着高高的“小砖山”。

  “地基都打好了,还有一个月就能把房子建起来。”何王兵笑着说,你们到时候有空的话,一定要来参观新房子。    记者薛小龙摄影杨涛

  姓名:吴光兰年龄:103岁身份:家庭妇女拍摄时间:4月14日下午2时拍摄地点:北川陈家坝龙湾7组

  新房子比震前的多两间

  见到我们给她拍照,吴光兰老人咧开一张无牙的嘴笑得“很灿烂”,还用力地喊出“好、好”。

  在龙湾7组的家里,媳妇权立会知心地扶着老人到门口晒太阳,老人显得很惬意,不时满意地看着自家新修的房子。

  “地震时我们家的两间房子垮了一半,幸好政府的政策好嘛,我们用补贴的2.2万元,加上一点积蓄,重新翻修了房子,现在还多了两间。”权立会说,老人对新家很满意,一搬回来就东看看,西摸摸,新奇得像个小孩子。

  在权立会拿出的一叠彩色照片里,穿着红色寿星衣服的吴光兰很抢眼,“今年4月1日老人刚过了103岁生日,家里热闹地摆了11桌宴席,绵阳市、北川的有关领导也专程上门祝寿,现在她是北川年纪最大的老人之一,也是名人呐!”

  文\图特派记者罗暄田富友

  姓名:杨传菊年龄:43岁身份:树木修枝工拍摄时间:4月14日下午2时拍摄地点:北川陈家坝至桂溪公路途中

  以前的5间房现在变成6间

  在北川陈家坝至桂溪公路沿线,不时看到不少女工忙碌的身影,她们用巧手细心地把一株株发出茁壮新芽的水杉树修枝去叶,然后整齐地栽种到公路两旁,形成了灾区一道靓丽的公路风景线。来自安县灾区的女工杨传菊就是其中的一名树木修枝工。

  杨传菊说,地震把她家的5间青瓦房都震垮了,但幸好家里的人都平安无事。后来,他家通过国家补贴及银行贷款重建了房子,现在新家是由6家瓦房组成的,面积比以前还大。“国家帮助我们重建了家园,说什么也不能拉后腿呀,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赚钱,尽快把国家的贷款还上。”

  杨传菊的女儿,现在是郑州一家大学的学生,“地震时我女儿还在绵阳上高中,现在女儿考进了大学”杨传菊话语里难掩为女儿的骄傲和幸福。

  文\图特派记者罗暄田富友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