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的阅读 推荐《看上去很美》王朔著人 第一次出差带的书是《看上去:很美》,正版,带一光盘。看他的文赵字总想找个缝隙躲藏起来,人家根瑜(本没有把书写当成一回事儿,不过作家是在吧唧着嘴说话的时候,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随便找个识字的誊抄一下,就成了。那语言声色俱佳,有体温,有声响。 《慢》米兰昆德拉著 那是米兰昆德拉七十二岁时写的作品。慢是对时间和速度的一种抵抗,然而,我却为了赶时间,坐夜班的火车,为我的生活奔波。在那样一个矛盾又现实的环境里,读这样的书,是一个有些讽刺意味的比喻。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写长篇小说了。我奋不顾身地用瓦片在空中 垒起自己的房子。那本《慢》一直没有看完,一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我觉得那是一本不能轻易看完的书,我向无数的人推荐过这篇小说,我甚至在内心里暗示自己,一定要走得慢一些,要活得慢一些,要学会慢一些表达。《两地书》鲁迅著 读了沈从文家书,知道他向张兆和吹牛的模样。读了徐志摩书信,看 到了徐志摩在船仓的墙壁上给陆小曼写情书的情形。阅读鲁迅书信集,看到了热情的、宽厚的、活泼的、狭隘的、幽默的、无聊的鲁迅。在火车上读的时候用圆珠笔在书上画线,书摊上买的旧书,便读得泼辣了些。有一阵子,只要出差,我必带一册《两地书》。在车上,看到鲁迅的恋爱,找到上次做了标识的地方,继 续阅读。在书里,我仿佛找到了捉迷藏时躲在暗处的鲁迅先生。他那么寂寞,一直躲在那里,许多年了,从未有人找到他。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大家对鲁迅的误解,便写了一册《小闲事:恋爱中的鲁迅》。《青灯》北岛著 现在,出门时坐火车的次数少了。如果出门,仍要挑一本书的话,我会挑北岛的 《青灯》,这是他刚在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的,我拿到的书里签着他的名字,是他,专门从香港送给我的。 赵瑜,1976年生于河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天涯》杂志。曾出版长篇小说《我们都是坏孩子》、《我鄙视你》,散文随笔集《小闲事》。近日《小闲事》一书引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