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版:风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16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16日 ] -- 风尚 -- 版次:[ 041 ]
中国 世界时间的正点
2010-04-16

  Baselworld1号馆的中厅里,出现过英文、德文、法文……,但今年第一次出现了中文。

  Baselworld组委会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在未来的3-5年,中国将成为瑞士腕表的第一消费国。

  浪琴表全球总裁霍凯诺先生说,浪琴在中国的销售已占到全球的30%;天梭全球总裁添宝透露:天梭在中国的销量已达到40万只。梅花表全球总裁史洛普先生直言:2009年,中国是梅花表唯一增长的市场;Swatchgroup集团的高端品牌宝珀表今年推出的高级腕表,有一半以上的订单来自中国内地的客户。

  几乎所有的腕表品牌都对我们说:“中国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设计什么腕表。”

  3月21日、22日恰逢周末,Baselworld的展馆里多了很多小朋友和老人,他们饶有兴趣地在各展厅前驻足观看。这是瑞士人趁着休息日,特地带着全家来巴塞尔观展,让孩子们从小接受钟表教育。

  我曾经采访过IWC的达文西之父葛洛斯,这位八十多岁,从事手表设计制作60多年的老人,因为长期单眼戴着放大镜、弓腰伏案工作,颈脖和眼睛都异于旁人。他告诉我说:制表,需要毅力和一颗平静的心。

  质量、精确、独特性、稳定性、传统、设计……这些都是瑞士制表业的特点,也是瑞士的特点。一只最基本的机械表由100多个零部件组成,稍微复杂的则要几百个,钟表生产是繁

  复的过程,需要非同寻常的能力。有人这样说:钟表属于瑞士,更适合瑞士。

  这一次很有幸我被邀请到梅花表位于瑞士制表名镇格林肯的总部参观。小镇背靠着侏罗山,除了偶尔汽车驶过的声音和风声、鸟声和流水声,没有一丝人声的喧闹、音乐的嘈杂,在赞叹小镇美景的同时,我们也深深地觉察到了“寂静”。工厂里,制表师们坐在巨大玻璃的窗边,身穿白大褂,每一天,全神专注在微米的世界里,几乎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一位在梅花表工作了40多年的制表大师告诉我们,从14岁起他就在制表学校学习机械理论和传统的制表工艺,已习惯了单调的工作。试想,如果换

  作是习惯了都市喧嚣浮华的我们,一日很新鲜、一周是体验、一月还尚可,那么,一年、几十年呢?早就撂挑子,走人了吧。

  尽管到了今天,高科技的设备和生产过程已经在瑞士的钟表行业普及,但是Inhouse的手工制造传统仍然在瑞士钟表企业中得以保留和传承。世界钟表业的中心——这是瑞士的国粹,是瑞士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和骄傲,以及必须发扬光大的责任感。

  今天,在一切可以规模化生产的工业时代,以传统工艺生产、用超常的平和心境、非凡的自制毅力制造的瑞士钟表,早已超出了精准、稳定、可靠的计时器,成为更具精神价值的奢侈品。        记者陈好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