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版:家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16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16日 ] -- 家居 -- 版次:[ 064 ]
让标准门的“小花”绽放
2010-04-16
右一为张国林会长

  第七届四川木门节专访中国木材流通协会木门专业委员会会长张国林

  【高端访谈】

  上周,中国木材流通协会木门专业委员会会长张国林受圣象·合雅木门之邀由北京飞赴成都参加第七届四川木门节开幕式,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张国林会长,并对其就四川木门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标准门的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独家专访。

  四川木门区域性强亟需加大对外交流

  记者:张会长是第几次参加四川木门节?印象如何?

  张国林:四川木门节我在北京就有耳闻,这是第一次参加,亲临现场后才感觉到活动规模之大,消费者热情之高,仅在富森·美家居北门店就能看到四五十家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木门品牌,这在全国都实属罕见。但我粗略看了一下,这么多品牌的促销活动几乎都大同小异,营销活动不能突出自身品牌特色,也可以反映出木门行业刚刚起步,尚未成熟。一个成熟的行业不仅要有共性,更需要有更多的个性、特色的品牌和企业。

  记者:有人说,目前的木门市场就像五年前的木地板市场,发展潜力非常大,你如何看今明两年木门市场的发展趋势?

  张国林:进入2000年,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下游的家居建材产业蓬勃发展,木门产业也逐渐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成品套装门越来越受到市场认可,老百姓对木门产品的消费概念也越来越清晰。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强,木门生产企业一夜之间冒出无数家,许多生产地板的企业也投产品牌木门,在四川就有几百家,队伍越来越大,竞争的无序化、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暂时没有像木地板的“圣象”这样的一家品牌号令群雄。

  记者:对比全国市场,四川木门企业有哪些亮点,又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张国林:成都是一个非常安逸的城市,四川省内大大小小有几百家木门生产企业,生产水平、产品质量都非常不错,成都的千川木门和鸿信·御木堂等品牌还是全国有名的“双承诺”产品,但是四川本土木门企业对外交流融合力度不大,这也许是区域舒适文化所致。

  标准门推进市场细分裁缝铺与加工厂并驾齐驱

  记者:木门节第一站您为什么选择圣象·合雅标准门?

  张国林:圣象集团从2008年开始投资生产品牌木门,并根据市场需要在全国率先提出“标准门”概念,我曾经两次亲自到江苏考察过合雅木门的生产基地,其生产规模和产品工艺在全国木门市场都是一流水准,加上“圣象”品牌的强大号召力,上市后一鸣惊人,由于圣象·合雅标准门起点高、时间短,迅速形成后来居上、后发制人之势。

  记者:请张会长谈一下标准门市场的发展潜力。张国林:如果说成品套装木门发展不成熟,那么标准门发展时间更短,但是随着住建部对商品房门洞的统一规范,加之传统木门的订制周期限制,长则七八十天,最短也要一个多月,标准门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大,凭借圣象集团的资金技术和实力,合雅标准木门这朵“小花”明天必将绽放。

  记者:那么传统订制门的发展趋势和空间在哪里?

  张国林:标准木门的空间越来越大不代表定制木门没有市场,木门行业下一步的发展必然是加大市场细分以及突出产品特色,类似服装行业,市面上有那么多大品牌高起点机械加工的西服,可手工定做的裁缝铺并没有消失,而且定做西服的价格也并不低,这就要求那些订制木门的生产企业首先要提产能缩工期,更要生产出更有特色更加个性的产品。但是就像家电产业一样,引领行业趋势的必然是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企业,因为大企业大品牌经得起市场检验,自然会引领行业主流并拥有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市场是公平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头脑的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品牌的特色,才能百花齐放。   记者陈东亮摄影吕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