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版:要闻\华西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15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15日 ] -- 要闻\华西评论 -- 版次:[ 012 ]
“媒治”为什么靠不住?
2010-04-15
(资深评论员)

  近来几起公共事件都表现出同样一个特征,就是丑闻曝光后,主管部门都雷厉风行地进行了迅速的处理。比如“行长酒后猥亵女子”,曝光后当地政府迅速将行长撤职,并对旁观的副县长实施了停职检查。媒体曝光郴州儿童医院用工业氧气替代医用氧气后,相关负责人也连夜受到处分。央视评论说,因为媒体只要报道了,迅速地就能反应。从人治到媒治是一种进步,但是媒治到法治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综合近日新闻报道)

  媒体创造了“媒治”的概念,即媒体治理,与人治与法治相对应。其实,这种“媒治”与过去的人治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本质上还是一种人治:领导看到了媒体的报道,然后下指示、作批示要求整改和处理,以自上而下的领导

  权威让事件得到处理。媒治只是一种表象,表面上看是媒体曝光促进了处理,实际上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领导的权威。媒体监督的威慑力,不过是狐假虎威而已。媒治,可能是媒体人对自身功能自作多情的阐述,不过是一种幻觉罢了。

  有些事件中,媒体报道再厉害,可相关部门就是不理不睬,傲慢地保持沉默,媒体又能拿他们怎么办?媒治要起作用,还是寄望于人治发挥作用。媒治,不是人治与法治的中间状态,而是依附于人治的一种变种。

  无论是固始还是郴州,主管部门迅速处理丑闻当事人,又是撤职又是处分,看上去像是在严惩当事官员。深谙我们政治潜规则的人一定明白,这样的迅速处理对这些官员其实是一种保护。立即处理,不过是让他们暂时避一下舆论正盛的风头而已。当然了,在当下宽松的问责制度下,暂时的处理并不会影响到官员仕途,等风头一过,问题早被其他新的热点淹没的时候,这些被处理的官员一个个地都会带病复出。

  毫不客气地说,所谓媒治效果,不是媒体的成功,不过是有些

  部门应对舆论的一种公关技巧和宣传技术。在与舆论和媒体的长期博弈中,他们总结出一条规律:官方保持沉默,只会刺激着媒体无休无止地追问下去,问题会越来越大,部门会越来越被动。而一开始就高调回应连夜处理,则能占据主动。这样的“迅速处理”是一处反火,而对舆论熊熊之火顶上去是不行的,而你也烧一把火迎上去,这种“反火”就能将熊熊的舆论之火给顶住。舆论很容易鸣金收兵欢庆胜利,媒体的视线一转移开,一切又回到了权力掌控之中,该复职的复职,该报复的报复,该掩盖的掩盖。

  正因为法治缺失而人治横行,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有一种强烈的媒体依赖症,也就是有人所说的“媒治”,但这种“媒治”根本是靠不住的。首先,媒体很有限,他们每天关注到的事件其实很少。然后,媒体并不靠谱,媒体一方面容易被商业封口,另一方面容易被权力封口——一封口,媒体就不行了。最后,媒体有自身的弱点,他们只对新事和热点有兴趣,一个问题只有迎合了媒体对新闻价值的追求时才会得到报道,而多数问题缺乏这种新闻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