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版:要闻\中国·热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14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14日 ] -- 要闻\中国·热帖 -- 版次:[ 012 ]
连云港惊现“楼超超” 6层楼盖到22层
2010-04-14
被曝光的连云港“楼超超”视频截图

  开发商在交了25万元罚款后,将这二千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摇身变成了合法建筑。

  在这个小区的购房者名单中,出现了当地房管局副局长刘曙耀的名字,据说他在小区买的房子是360多平方米。

  江苏连云港的一家楼盘销售广告说,“从这里接受别人仰视的目光”。不过,近日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发现这座需要仰视的楼盘却有着不断长高长胖的发育史。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仰视”?日前,央视记者对这一事件曝光,直指当地职能部门失职。

  怪事·开发商

  违法“楼超超”耸立市中心

  江苏省连云港市市中心有四栋楼,被当地百姓称为“楼超超”,意思是这四栋楼离谱地超过了规定标准。那么这“楼超超”如何离谱?它究竟又超在了什么地方呢?

  调查中,连云港市规划局法规处处长张启林介绍,2002年,规划沿街建筑是6层,局部为7层,后来,建设单位提出把6层调整为17层。

  2006年8月,相关部门同意博大沿街商住楼建17层的方案,但是现在,这四栋17层高的建筑建到了22层,而且,原规划中4栋楼之间的绿地被建成了门面房。

  不久前,连云港市有关方面责令开发商在今年4月15日前,自行拆除违建部分,可记者4月9日在现场看到,封条已被撕毁,塔吊施工仍在进行。调查中记者问开发商怎么办,博大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春清回答,“这个没怎么办”。

  幕后·主管部门

  “楼超超”开发商多赚千万元

  我国法律规定,建楼前是有规划的,必须按审核的规划图施工;建楼过程中是有监督检查的,发现问题可以及时纠正;售楼的时候更是要经过审查许可后才能进行。那么,这四栋怪胎式高楼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一位居民说,这四栋楼2007年1月1日开始施工,它从施工的第一天开始就是违章违法的。三年来,他们一直在各大部门奔走。实际上,是职能部门纵容开发商,使得开发商胆子越来越大,导致今天这么一个后果。

  原来这四栋楼从一开始施工就耍起了多建面积的手段,地基向东扩出了2米。扩出2米等于一下子私自多开发了两千多平方米的面积,等于开发商多揣进腰包千万元以上。

  这是较为罕见的违法建设行为,令人费解的是,这种违法行为一直没有停下来,直到一年半后,大楼快达到17层,马上要预售房屋了,市规划局在当地的联席会议上否定了责令整改的意见,做出了东扩2米没有影响城市大局的结论。

  房管局副局长买了360m2

  联席会议之后,开发商交了25万元罚款,这二千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就摇身变成了合法建筑。而按照《国家城乡规划法》,处罚额度应该远远高于25万元数倍。

  更为滑稽的是,这个博大新城临街商住项目从2007年1月份开工,居然没有建筑施工许可证,而按照国家规定,这根本不允许开工。

  对此连云港市城乡建设局和城管执法局都是清楚的,城乡建设局办公室主任梁波说,我们立即下达了停工通知。

  记者问为什么制止不住,对方回答说,“我们还是没有强制性手段”。实际上,我国的建筑法赋予了建设主管部门很多强制性的监督管理手段,说管不住很显然是托词。

  调查中,城乡建设局办公室主任梁波说,2009年6月他们发现了违法建设现象,当时就发了停工通知书,开发商也停工了一个阶段,后来他们偷着建设,突击建设,建到了22层。

  如今,这四栋违法建设的楼盘在诸多当地职能部门的眼皮底下,终于顺利封顶了,据说开发商为此还大放鞭炮庆贺了一番。

  从商品房预售情况看,18层以下的房子大都已经卖了出去。18层在规划中纯属子虚乌有,实际上是后来违法建设的楼层,却被市房管局当成了可以预售的合法房屋给批准预售了。

  在这个小区的购房者名单中,出现了房管局副局长刘曙耀的名字,据说他在小区买的房子是360多平方米。

  担忧·相邻小区

  地面裂缝可平行伸进两拳头

  加大的容积率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多盖房,自然开发商高兴了,可带给相邻小区的却是灾难性后果。邻近四个楼的小区地面,裂开了口子,楼角处沉降的缝,可以平行伸进两个拳头。

  住在小区的许多家庭,人们数着墙上的裂缝,时刻担忧着未来。一位居民说,这所房子大约有300多道裂缝,缝是越来越大,对后果不敢想象。

  一个由最初规划为7层的楼盘,调整为17层,最后又非法建到22层,成功封顶。类似的情况在房地产市场绝不是个别现象,许多人也把它们称为“楼变变”、“楼超超”等。这一方面源于房地产商对暴利的追逐,另一方面也因为个别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无力。

  “楼超超”们的变高与变胖,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原则,损害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更直接侵犯了公众的切身利益、损害政府形象。

  据央视、《现代快报》

  网友盖楼

  腾讯网友:楼歪歪、楼倒倒、楼靠靠、楼脆脆、楼缝缝……现在又来个楼超超,怎么得了?

  徐州网友:人有多大胆,楼有多高产!

  北京网友:老百姓房子说拆就拆,面对开发商怎么就硬不起来了呢?

  厦门网友:这样的楼房地基牢固吗?连云港的网友,建议从这里走过时绕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