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博物馆昨日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因为皮肤显露在外,所以人们常常只注意到它的变化,却较少关注内脏器官。其实人一生中,器官会发生很大变化。在这里,这些改变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70年的漫长收集,4代人病理专家努力,近2年的整理归类……拥有4000余件人体病理标本和50000张病理切片,川大华西医院/临床医学院病理大标本博物馆,昨日起正式免费向市民开放。
这个全国最大的病理大标本博物馆内展出了各种患病人体器官和部位等,使参观者能亲眼目睹人患病后的情况。博物馆中,有近一半的标本出自“西南尸解第一刀”、华西医院病理科医生吴正谷之手。
全国之最4千标本5万张病理切片
川大华西临床医学院的电梯停在了8楼,一条悠长的走廊,极静。只有皮鞋踩在地面上发出的声音。
这是一间被一排排的人体病理大标本陈列柜所占满的房间,也是全国最大的病理大标本陈列博物馆。
馆内展出的4000多个人体患病器官和部位,有些虽已有70年的历史,但看起来仍然“鲜活”。馆内还收藏有50000张病理切片和数千本病理本。
这些标本原本供该校医科生学习所用,经过病理科专家近2年的整理、备注、归类,昨天正式免费向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开放。
参与整理这些珍贵标本,从业50余年的病理科专家谭永淑说,开放病理大标本博物馆意义在于,让人们亲眼目睹吸烟、吃高脂肪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她说:“因为皮肤显露在外,所以人们常常只注意到它的变化,却较少关注内脏器官。其实人一生中,器官会发生很大变化。”她说,饮食和运动习惯都能促进改变,而这些改变在这里就能看到。
全球唯一头发形成的囊肿
参观者可一边参观一边听病理学专家成娘的专业讲解。
看,吸烟者的肺
“你抽烟吗?”记者摇摇头。成娘指第一排展览柜上一瓶黑乎乎的东西说,“这是吸烟者的肺。”这块肺布满无数个小洞,“它还在主人体内时,就已经丧失了呼吸功能。如果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中肺是‘活’的,它困难收张的同时,一丝丝黑色的脏东西就会从肺中渐渐渗出,漂浮在福尔马林的表面。”成娘解说道。
看,胃里“长”出的头发
除了常见的人体疾病的标本,博物馆还有不少镇馆之宝。长发飘飘是美女的一个特有标志,可你能想象乌黑飘逸的发丝是从人的胃里“长”出来吗?
在这个博物馆中,就有这么一件全球唯一的囊肿病理标本。“这个患者,小时候常常被母亲背在背上干农活。他就扯母亲的头发吃着玩儿,后来发展成癖好,长大后又扯自己的头发吃。”成娘说,人的头发只有强水才能融化,胃液对其毫无作用。十多年来,被患者吃下去的头发和胃中的食物结合在一起,渐渐填满他的胃形成了一个良性囊肿。
看,薄如蝉翼的肾脏
一只薄如蝉翼的肾脏,是一名患肾结石的农妇的肾。成娘说,这颗病变的肾脏比她的年龄还大。“50多
年前,医疗条件远不如现在。那时患了肾结石的病人不能排便,又找不出病因和治疗方法,就会出现患者被尿‘憋死’的情况发生。这名患者的肾脏已经被尿液撑得又大又透明了。”成娘说,现在只要通过药物或仪器,排石碎石就可治愈,所以也几乎不可能再收集到这种病理标本了。
继续往前走,记者看到的是各种病变的器官标本,肿大的甲状腺、鸡蛋大小的乳腺癌肿块、因患关节炎而畸形的关节,生了坏疽的脚等,每个病理大标本都有着一段故事。
▶人物
“西南尸解第一刀”解剖从不戴口罩
“人们对大脑、脚和手反应会很强烈。部分市民看到展示的标本可能感到恶心、不适。就停下来休息一下,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慢慢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病理标本。”正在成娘向记者讲解标本的时候,一位身穿白大褂的男子“冲”进大标本陈列室。
这个人叫吴正谷,是有着35年尸体解剖经验的病理学专家,也是西南地区从事尸解时间最长、解剖数量最多的专职尸解人员。“博物馆里4000多件标本,近一半都出自吴老师之手。”
他从小听着鬼故事长大
吴正谷在2008年就退休了,得知要开放病理大标本博物馆,他于是又回到医院,花两年时间制作了近2000件标本。
“制作病理大标本,必须要有丰富的尸解经验和专业的病理知识。”吴正谷的母亲也是位尸解人员,从小就在解剖室外听鬼故事长大的吴正谷,后来师从第一代尸解人秦元兴。35年来,他做了近万具/次尸解,这也是成为制作病理标本不二人选的原因之一。
吴正谷把收集制作标本的过程称为“收藏”。在他眼里,这4000多件标本全是无价之宝,制作标本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自己亲自动手。“几千件标本从搬运、整理、摆放没有请一个工人。”吴正谷说,这是怕把标本损坏或者搞混。“一件普通的标本从发现、修型、固定要花上半个月的时间。”为了更好地固定住标本器皿,吴正谷甚至向身为特级灯
工师(玻璃器皿制作工艺)的父亲学艺,学习烧制标本的固定架。
闻味道就知道死亡原因
“这是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病人的脑组织,和正常大脑比起来,两者有明显区别。正常大脑的平均重量是1400克,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大脑只有800到900克,实际上是大脑萎缩了,数十亿脑神经细胞已经死亡。”吴正谷说,虽然利用脑扫描设备也能观察到大脑的萎缩情况,但是对于一些隐藏在脑组织深处的病变,就必须通过解剖才能发现。
面对因患各种恶疾去世的死者,在解剖过程中吴正谷从不戴口罩。“尸体散发出的味道,能帮我判断死因。如果一个健康的人,在凌晨毫无征兆地死亡。如果在解剖过程中能闻到酒精味,就可以初步判断出死者是因暴饮
暴食毙命的。”
那些“宝贝”曾吓晕妻子
特殊的工作也曾给他的家人带来困扰,有一次吴正谷的妻子有事找他,刚走到其工作间门口就被吴正谷收藏的那些“宝贝”当场吓晕了过去。“现在习惯了就好了,不过女儿胆子小些没有学这行,做了证券工作。”说完,吴正谷哈哈大笑。
因为解剖工作面临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尸解人员曾出现“断层”情况。2003年,吴正谷不得不在报纸上公开招聘徒弟。“收了一个徒弟,跟我学了7年,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传人了,目前也在病理科做尸体解剖工作。”吴正谷说。
记者程渝摄影谭曦提示:免费参观咨询电话(028)85423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