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知若 米兰·昆德拉本质上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因为他认为“生活就是一口陷阱”,人们未经请求就被生下来,封闭在从未选择的躯壳里……但是他同时是坚强的,喜欢在演讲中引用那句著名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也喜欢把自己的阅历和智慧埋藏在自己的小说中,留给后人发掘。 所以你就是把100瓶剧毒农药“百草枯”放在昆德拉家里,他也断然不会将其当作辞世的饮料。 然而就新近而言,“百草枯”引发了很多有关脆弱的话题,尤其在青少年的圈子里——据4月8日《济南时报》报道,淄博市一名16岁的初三学生小玲,因觉得用手机上网聊天多花了家里的钱,对不起父母,悄悄喝下了家中的一瓶“百草枯”;据齐鲁网报道,章丘市水寨镇中心中学初二六班学生范玉文(也是16岁),因学业不顺,骑自行车带着被褥回到家中,趁父母不在家喝下致命农药百草枯,现就治于山大齐鲁医院;本报今日的最新报道,邛崃一中17岁的女生雨燕,因与同学通宵上网要遭到学校方的“处理”,感觉“要被开除”的她留下一封绝笔信后,同样拿起了一瓶“百草枯”……如今就治于邛崃三医院。 这多起事件中,似曾相识的有这样两幕:少年们不幸中有万幸,口服剂量15毫升就足以致命的“百草枯”放了他们一马,无论如何,他们还活着,没有让父母、亲朋们的神经煎熬至断裂;其二,范玉文和雨燕所在的学校都拿出了部分救治款,以“人道主义捐助”的名义。 校方该负何责?这很难界定,毕竟出事之前,校方只是尽职而已。 一个人,即使你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凭什么奢求“他人的责任”? 古人云:蝼蚁尚且偷生——这可能就是挫折教育的底限,连“偷生”都不会,何以扫一屋?一屋不扫又何以扫天下?再看三国时代,一介武夫夏侯惇被冷箭伤了一目,亦知大喝一声“父母精血不可弃也”,拔矢啖睛,杀出一段传世的豪迈来。那一刻,“父母”就是夏侯惇心中唯一的信念——“人的自由存在”可能是值得怀疑的,但其实没有哪个人是孤独地存在,当斗士和孝子合二为一,这样的存在丰满而有力量。 顺便说一句,提及“拔矢啖睛”,是因为我又想起昨天浙江在线相关报道的最酸楚一幕,记者描述,“和父母几句口角后,15岁的花季少女莉莉一口气喝下了一瓶‘百草枯’……莉莉当时已奄奄一息,她的父母一瘸一拐跟在担架后面,六神无主。莉莉家在奉化,父母均因小儿麻痹症而残疾,她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也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和骄傲。” 科技进步,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这个时代,人们打开更多方便之门,也注定要迎来更多的挫折。对青少年而言,顺风顺水的“神童”似乎更值得效仿和追求,实际上呢?以围棋界“神猪”罗洗河九段而言,少时测智商,其指数据说令人高山仰止,而在循环往复的胜负世界里,“神猪”不也曾一败再败,像老一代大棋士那样发出过“下棋真没意思”的哀鸣?每个人在特定的阶段,都会遇到难以迈过的坎。 “百草枯”带来的警示是:你可能会做一些失败的事,却绝不能做一个失败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