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胡晓)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教授李后强博士撰写的《震中行——四川灾区的那些人和事》日前已由四川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省政协主席陶武先为此书题词:“灾区一页,爱心千般”。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为此书作序。阿来在《序》中说,“从这些文字中,我看到一个做教授的人养成的缜密的思维习惯。好些文字,不是以一个负有领导职责的干部下去指导督促工作时所写。很意外他还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去到灾区,去观察,像一个志愿者一样做些普通人常做的事情。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真切’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震中行》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30万字。上篇《生命的敬礼》,有“我的北川兄弟”、“坚强的都江堰”、“青川依然挺立”、“绵竹灾区的那些人和事”、“‘敬礼娃娃’背后的故事”等22篇文章;中篇《人民的力量》,有“在河心岛的日子”、“省领导的关怀”、“出自帐篷的震情词”、“悠悠帐篷情”、“夜宿青川”、“余震‘集中区’的神奇”、“住过渡房的父老乡亲”等22篇文章。下篇《行进的思考》,有“震灾考量民族素质”、“汶川特大地震的救灾难点”、“攻克唐家山堰塞湖的启示”、“建设新汶川需要新理念”、“四川灾后恢复重建民生放首位”等20篇文章。 李后强在《后记》中说,他作为汶川特大地震灾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参与了地震发生后各个阶段的抗震救灾工作。本书是他“用记者和学者的双 重眼光记录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地震灾区那些平凡的小人物在关键时刻却变得非常伟大,那些平时不起眼的小事情在特殊时期反而成为重大事件。“这些真人真事,经常撞击着我的心灵和情弦,逼迫我把他们记载下来存入史册”。他还说,这些文字不少都是在摇晃的余震环境中写出的,有时写一篇短文就要躲避几次余震。李后强说,每一秒钟都在成为历史,书籍的功能是传载信息。出版本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未来记住这段历史,让后人在书中寻觅一些感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