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营电视台11日晚播出波兰电影《卡廷惨案》,引发波兰关注。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空难发生后,不少分析家担心积怨已深的俄波两国可能会因此变得更加对立,但俄政府应对迅速,全力协助波方展开善后工作,而俄领导人言行真挚,获得波方好评,或有助于推动两国关系改善。
俄媒
播放“卡廷”影片
《卡廷惨案》由波兰著名导演安杰伊·瓦伊达执导,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2万多名波兰军人遭杀害的事件。13日是“卡廷”事件70周年。
这部电影于2007年公映。由于存在争议,俄罗斯国内没有发行这部电影。上周,俄国家文化频道电视台首次播出,但受众人数有限。俄罗斯国营电视台11日晚面向全国播出,引起波兰广泛关注。国际关系分析师欧根纽什·斯莫拉尔坦言,电影播出将对两国关系产生积极作用。按照他的说法,无论俄罗斯人如何看待这部电影,都将促进两国民众间的了解。
俄罗斯
全国哀悼日
俄罗斯政府将12日定为全国哀悼日。俄各地降半旗致哀,取消娱乐活动,电视台及广播电台禁播广告。梅德韦杰夫当天来到波兰驻俄使馆,递交唁电和献花。使馆外,俄罗斯民众摆放鲜花与蜡烛。“这不是有组织的活动,是人们自发行为,”普京说。
俄罗斯《消息报》当天头条标题为“悲伤无国界”。《新报》双周刊在头条中用波兰语写着“我们和你们在一起”。按照一些分析人士的说法,尽管这场空难没有俄罗斯公民遇难,但俄政府仍设立哀悼日,这种做法“前所未有”。
“我们感受到俄罗斯(同波兰)休戚与共,”波兰驻俄大使耶日·巴尔说。
俄波关系
实现感情突破
俄波两国历史上恩怨不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卡廷惨案更是波兰人心头之痛。卡钦斯基当政时
期,波兰积极支持美国的东欧反导计划,并与乌克兰、格鲁吉亚结为“密友”,试图拉拢他们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遏制俄罗斯在中东欧的影响力。这使得波俄关系一直趋冷。
《选举日报》12日发表社论说:“如果我们两个民族不能在这个时候实现和解,那么我们还能有和解的那一天吗?类似的‘机会’绝对不可能再次出现,我们不能把它白白浪费掉。”波兰外交部长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直言,“我不知道双方关系能否实现政治突破,因为波兰和俄罗斯存在一些矛盾,但两国眼下实现了感情突破。”
俄总统将出席17日的葬礼
波兰总统府办公室官员12日说,已故总统莱赫·卡钦斯基和妻子玛利娅将共同下葬,葬礼计划于17日举行。波兰外交部长表示,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希望参加葬礼。
波兰总统府办公室官员亚采克·萨辛12日说,波兰政府计划17日为卡钦斯基举行葬礼,哀悼所有96名遇难
者。萨辛说,“第一夫人”玛利娅遗体已获确认,工作人员通过结婚戒指和指甲油的颜色辨认出了玛丽亚的遗体,在那枚戒指的内侧还镌刻着波兰总统卡钦斯基的名字。总统夫妇将在葬礼后葬在一起。大批波兰人12日继续涌向总统府门前悼念,其中包括卡钦斯基夫妇入主总统府前的街坊。
普京这一抱兄长般温暖
空难数小时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以电视直播形式向波兰民众发表讲话,对遇难者表示哀悼。俄总理普京赶赴斯摩棱斯克,陪同波兰总理图斯克查看坠机现场。
一幅照片显示,普京拥抱并安慰神情哀伤的图斯克。路透社形容普京给予图斯克“兄长般拥抱”。这幅照片在波兰各家电视台新闻频道反复播放。“我们没料到普京会有这种和蔼、亲切的举动,”波兰国家安全局副局长维托尔德·瓦什奇科夫斯基评介说。普京在接受采访时说:“这首先是波兰国家和人民的悲剧,但也是俄罗斯的悲剧。我们与你们一起哀悼。”美联社报道,普京这番话打动了不少波兰人。
普京这一跪硬汉也动情
就在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一行发生空难前3天的4月7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和到访的波兰总理图斯克,在俄境内的斯摩棱斯克州的卡廷森林,参加了纪念卡廷惨案70周年纪念的活动。
现场气氛肃穆,着深色西装的普京自始至终表情严肃,并时常抿起嘴,一幅“深表遗憾”的样子。在为卡廷纪念碑献花时,普京双手捧着一只深蓝色玻璃缸,内有一支白色点燃的蜡烛。在一旁的俄罗斯士兵行军礼的同时,普京右膝跪地,渐渐低下身去,将玻璃缸轻轻放在纪念碑的台阶下。正是这一“下跪”的动作,被媒体评论为“代表俄罗斯人民对卡廷惨案做了比较真心的反省”。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苏联军队在卡廷森林中杀害了约2.2万多名波兰军人,但随后他们却谎称这是纳粹德国制造的惨案。直到1992年10月,事情的真相才被真正揭露。
在7日的纪念活动中,普京发表了简短的谈话。他说:“迫害给人民带来的是灾害,不分民族以及宗教信仰。遭受迫害的遇难者人数众多,这些罪行不可能有任何理由为自己申辩,我们的国家在政治、法律和道义层面上已经对集权制度的罪恶给予了准确的评价,而这一评价不再允许篡改。所以两国人民应当牢记历史。”
背景
卡廷惨案
1940年,大约2.2万名波兰军人在苏联斯摩棱斯克以西的森林遭集体杀害。长期以来,是苏联还是二战期间入侵波兰的纳粹德国杀死了这些军人一直是个谜。1990年4月,时任波兰总统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苏联,苏方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苏联对这一事件表示遗憾,宣布将所发现的文件复制文本转交波兰。2007年,波兰将每年4月13日定为“卡廷”事件遇难者纪念日。
内幕
与总理不和卡钦斯基走上不归路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的文章称,卡钦斯基与总理图斯克二人之间的不和由来已久。两人甚至曾为究竟谁有权使用这架最后以坠毁告终的图-154专机而争吵。在对俄关系上,卡钦斯基采取对抗方式,限制俄罗斯在东欧的影响,要求俄罗斯道歉和赔偿,而作为“公民纲领党”领导人的总理图斯克则代之以对话和缓和。
消息人士称,普京邀请图斯克参加纪念活动,而没有邀请卡钦斯基,后者不仅感觉被冷落,也对总理图斯克获邀出席活动而在政治上得分表示不满。更令他们气恼的是,普京并未明确道歉,图斯克也未就此指责普京。随着新的总统大选临近,卡钦斯基显然感到他可以在“卡廷”事件纪念上胜图斯克一筹。卡钦斯基遂决定3天后在大批军政要员的陪同下飞往卡廷,他们希望在卡廷举行他们自己的纪念仪式。
总统授意迫降?
波兰猜测卡钦斯基铁心在普京道歉之前决不踏足莫斯科,因此他可能命令36岁的飞行员降落,不要转而飞往俄罗斯首都。波兰媒体报道说,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爆发冲突后,卡钦斯基急匆匆飞往第比利斯。在飞行途中,他还闯进驾驶舱,命令飞行员不顾不利条件着陆。但飞行员拒不从命,飞往另一座机场,卡钦斯基最后乘车进入格鲁吉亚。也许,不听话的飞行员让卡钦斯基活了下来,听话的飞行员却让他送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