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版:养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14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14日 ] -- 养生 -- 版次:[ 042 ]
阴阳平衡不生病
2010-04-14

  中医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叫“不治病已病治未病”。“未病”中的这个“未”,既有未来的意思,也有还没发生、即将发生,或者命中注定的意思。“命中注定”,你可不要认为这是迷信,道理其实很简单。从基因学的角度讲,每一个人的某一些疾病都有所谓的发生周期和发生概率。你如果能够理解表达形式的时间性,你就能够理解,有好多事情我们还是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例如,未病要先防!黄帝内经中曾讲,“圣人不治病已病治未病”。“未病”,现代人更多地把它称之为“亚健康”,即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未病”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更注重一种趋势,更注重未来因素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如果用体质的概念,描述一个人身体的好坏,人群中最常见的体质有两种——寒性体质与热性体质。

  了解寒性体质与热性体质,不仅有助于预防疾病、学习养生,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之美。唐代养生大家孙思邈认为,人的生命体内有两种高等级的物质,一种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生命之火,这一把火可理解为阳;一种是一汪清澈见底的生命之泉,这一汪水可理解为阴。阴、阳在人身体体内总量恒定、比例恰当,人的身体就健康。

  寒性体质的人,易形寒、肢冷、背凉,与他人握手总能发现自己的手心比别人凉。寒性体质的人,身体体内之所以发寒,是因为在人体体内的阴阳比例中,人的阳气不足所导致。而热性体质的人,易“五心(两手心、两脚心及心口)烦热、潮热盗汗”,热得恨不得大冷天把手塞在凉水里,睡觉把脚得蹬在被子外。水不够叫阴虚,火不够叫阳虚,阴虚应滋阴,阳虚该壮阳。滋阴的药,例如六味地黄丸,补阳气的药,例如人参。一定需注意滋阴补阳方法的正确性!寒性体质的人,切记不能用类似于六味地黄丸这样滋阴的产品。热性体质的人,切记不能用类似于人参这样热性的产品。

  “阴者,隐也。阳者,扬也。”在中国文化中,阴和阳不仅仅代表着某种状态,它还代表着身体体内某种运动往复的规律。防“未病”,可从调节寒热、调养阴阳开始!   记者徐金龙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