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精英之死再警世人 上周,被业界称为中国“杀毒软件第一人”的江民科技公司董事长王江民因突发心脏病病逝的消息震惊了中国IT界,这位享年59岁的反病毒专家,有着20多项技术成果和专利的国家高级工程师留给了我们太多的反思。心脏病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心脏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突发性和反复性等特点,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昨天,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杨泉主任受邀为本报读者做了一场“冠心病需要科学防治”的讲座,得到现场听众的热烈欢迎,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受益匪浅。 冠心病是种生活方式病 夜生活埋下健康隐患 对于王江民因心脏病而病逝的消息,杨泉主任并不吃惊,在他看来很多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都有这个危险。据杨主任介绍,冠心病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弄清楚,但业界普遍认为这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龄大等因素密切相关。从某种角度讲这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很多中老年人都被告知,要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体重增加。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还要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不要吸烟和酗酒,因为烟可使动脉 壁收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酗酒则易情绪激动,血压升高。这些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引发冠心病。 说到这里,杨主任特意强调现代人的夜生活问题。现代人不管是因为工作,还是因为娱乐,晚上睡得越来越晚,这些都为冠心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最常见的是很多人回家后,要么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要么坐在电脑旁玩电脑。熬夜的人群身体的正常生物节律容易被打破,易导致体内各脏器功能失调,睡眠欠佳、影响身体恢复和休整。同时熬夜还涉及到饮食改变,吸烟增加,体育活动减少,这些因素均可能增加冠心病发病危险。熬夜作为现代人的常见生活方式,也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进而为身体埋下了隐患。 冠心病患者睡觉要科学 就寝前别看刺激节目 “提到熬夜,就不得不说睡眠。一般人群,晚餐应清淡,食量也不宜多,宜吃易消化的食物,并配些汤类。不要怕夜间多尿而不敢饮水,饮水量不足,可使夜间血液黏稠。睡前看电视也应控制好时间,不要看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按时就寝,养成上床前用温水洗脚的习惯,然后按摩足心,这样有利于解除疲乏。”杨主任说道,对于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来说,除了睡觉之前要注意以外,睡觉中以及起床时都要注意。冠心病患者宜采 用头高脚低右侧卧位,减少心绞痛的发生。冠心病人若病情严重,避免左侧卧或俯卧,以减轻呼吸困难。清晨是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多发时刻,特别要注意醒来起床的时候。冠心病患者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仓促穿衣,而是仰卧5~10分钟,进行心前区和头部的按摩,做深呼吸、伸懒腰、活动四肢等运动,然后慢慢坐起,再缓缓下床,慢慢穿衣。起床后及时喝一杯开水,以稀释变稠的血液,避免心肌梗塞的发生。 冠心病预防胜过治疗 注意“三个半小时” 心脏病专家曾经有过统计,10个心肌梗死患者中9个可以被预测。如果控制好致病的危险因素,这些人也可以被预防。杨主任也认为,由于心脏性猝死发生突然,往往没有时间进行救治,因此预防重于治疗。在预防体系中,既要重视前面提到的生活方式预防,也要重视发病前症状的预防。患有冠心病的人要避免疾走、爬坡、上楼、负重、寒冷、饱餐、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对于冠心病的预防,专家有过这样的总结:注意“三个半小时”:早晨散步半小时;中午最多睡半小时;傍晚行走半小时。心理平衡“三个正确”: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 杨主任在讲座中强调,对于冠心病的救治,发病时最为关键,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当一些中老年人出现左肩、左上臂阵发性疼痛,有的是左侧胸部、上腹部、左颈等部位疼痛,并且这种疼痛有压迫感、沉重感、灼烧感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家里有冠心病急救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等要及时服用。如果没有冠心病急救药物,患者发病时最好不要自行去医院,直接拨打120用救护车送医院,这样才能争取到抢救时间。在救护车到来的时间里,应该平躺休息,心情平静下来,最好能吸氧。只有重视预防,做好发病前的监测,才能战胜冠心病。 记者徐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