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12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12日 ] -- 要闻 -- 版次:[ 002 ]
“零碳成都”可建气候交易所
2010-04-12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成都)论坛今日在蓉开幕

  在全国范围内,成都是较早提出“建立气候交易所”的城市。这甚至早于北京、上海等。在推进过程中,成都是从排污权交易开始,形成了成都排污权交易的方案,“现在进展到了排污权交易,下一步准备把碳排放权增加进去”。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成都)论坛今日在蓉开幕。

  昨晚8时许,中国科学院和省市社科院专家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发布《成都市低碳发展道路研究》课题成果,为成都建设低碳城市“把脉”并献言建策。中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参事牛文元任本课题组组长。课题组建议,成都相机运用碳税和碳交易环境政策工具,建立制度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成都低碳发展制度创新。成都应当以积极姿态参与碳排放交易权制度的构建,独立建立或者与欧洲交易所合作建立成都气候交易所,力争成为西部地区碳排放交易实验区,在未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争取主动。

  据透露,成都正在编制低碳成都建设专项规划,并把专项规划内容和发展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为成都发展低碳经济社会提供规划指导,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变。在试点排污权交易的基础上,成都将探索更多交易品种,有望率先探索推出碳排放权交易。

  □热词:碳交易

  建立成都气候交易所

  【分析】

  昨晚课题成果发布会上,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成都市政府参事杜受祜说,在全国性碳排放交易所制度实施之前,成都可采用建立碳排放权交易试验区的试点做法,逐步推开。

  目前,国内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所,还有武汉、杭州、昆明的节能减排交易所都已经相继建立。但是,缺乏规范的碳排放交易的制度与机制。

  【建议】

  “成都应当以积极姿态参与碳排放交易权制度的构建,在全国碳排放总量中分得适度的配额,并力争尽快成为西部地区碳排放交易实验区,在未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争取主动。”杜受祜说,课题组拟提议成都建立气候交易所,交易的品种既可以是减排配额,也可以是清洁机制下经核准的减排权,还可以是国内二氧化硫排放权、化学需氧量排放权。既可以是意识合同也可以是期货。组织形式上,既可以独立建立,也可以是与世界银行、芝加哥交易所、欧洲交易所合作的分支机构。

  杜受祜透露说,在全国范围内,成都是较早提出“建立气候交易所”的城市。这甚至早于北京、上海等。在推进过程中,成都是从排污权交易开始,形成了成都排污权交易的方案,“现在进展到了排污权交易,下一步准备把碳排放权增加进去”。

  □热词:环境税

  开征环境税十分复杂

  【分析】

  本次课题成果提出,逐步开征包含有碳税在内的环境税。可是环境税,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中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参事牛文元就此说,无论环境税的征收规模大小,还是今后税收用于何处,应当说,全世界都在关心这个问题。

  工业革命以来,资源是无价的,环境也是无价的。所以引发了工业革命到现在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干扰和破坏。想解决这个问题,一般从政策法规限制(这是主流)、经济手段、全民参与的低碳生活3方面入手。

  环境税,实际上就是经济手段,多消耗和多排放就要掏钱,十分复杂。牛文元说,无论对中国来说是这样,对国际上也是,国际也没有通行开。但是,大家认为这是一条路,通过经济杠杆往往能够起到更有效的作用,比政策都有效。“为什么呢?这要关系到你的收入,你的支出”。不是不能解决,只是目前没有一个很完整的方案,但是这个方向一定要走。“实际上,我们要做到资源有偿,环境有偿。”

  【建议】

  课题组建议,成都应该运用碳税和碳交易环境政策工具,建立制度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成都低碳发展制度创新。在国家环境税实施以前,成都作为区域性城市经济体,可以继续向排污企业采取收取排放费,或者为优势企业提供补贴的方式,推动地方节能减排。成都在推行单位GDP能耗补偿办法中,提高补偿标准,完善补偿方式。同时,逐步将补偿范围从“全域成都”向成都经济区扩展。

  □热词:零碳成都

  一个田园城市的路径

  【分析】

  2004年,成都就提出过“零碳成都”的概念。

  “作为一个田园城市,我们更希望做到零碳,做到负碳。”中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参事牛文元说,在一个区域可以分为高碳、低碳、零碳、负碳的状态。高碳,是说碳汇容纳不了你排放的碳,你多余的碳排给全球了,按照道理,你应该掏钱,付费让人给你消化。低碳,是经过系列措施,单位GDP碳排放量比原来下降了,“不过,低碳不是我们的目标”。零碳,是排放的碳自己消化,当然负碳最好,除了消化自己排放的碳,还把别的地区的碳给固定了。目前,我们正由高碳逐渐向低碳走,还没有到零碳。能否都到零碳,取决于很多,具有很大难度,“不过,从高碳到低碳走,一步一步,这个路子是对的。”

  【建议】

  迈向零碳,成都应当大力发展碳汇林业,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注重工业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战略性新兴工业,限制或禁止“两高一低”的传统制造业发展,降低碳排放量。据悉,到2015年,成都的森林覆盖率从36.8%提高到38%,种花种草,还有种树,森林的碳汇能力才能不断增强。    记者石莉芳

  □名词解释

  低碳经济: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的总称。它的基本特征是“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基本要求是减少碳源,增加碳汇,减少碳基能源对气候变暖的影响。基本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简略地说,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人类对碳的依赖。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