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派赞成派观点大PK 关于成都“限车”的话题,在本地车界引发了一场大讨论,车商和消费者的观点碰撞激烈。记者发现,大多数车商对于“限车”持反对态度;大部分消费者则“赞成”限车,而那些尚未购车者则更关注是否“限牌”。 成都应实行“环保限行” ●明嘉汽贸总经理刘东兵 从城市交通来看,成都的道路拥堵问题与全国其它主要城市相比,情况还是非常好的;从城市包容性来说,这几年成都之所以有“私车第三城”的美誉,就在于成都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各个品牌的车型在成都都能卖,而这也是成都车市近年来健康、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我认为,即便限制机动车的数量,也应该实行“环保限行”,限制大排量,鼓励人们买小排量汽车,并对高污染车限行。只有这样才能既合理控制机动车的流量,同时又为低碳车型的发展、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相得益彰的发展路径。 增加购车成本抑制汽车消费 ●上典比亚迪总经理苏长明 不管是“限车”还是“限牌”,无疑都会增加消费者的购车和养车成本。但现阶段,四川的大部分购车群体基本是中低端消费群体,大多数人还处于第一辆车的消费阶段。因此,现阶段增加消费者的购车和用车成本,无疑将抑制汽车消费。 对自主品牌影响最大 ●西物奇瑞总经理赵晨笛 限车、限牌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影响最大。因为自主品牌的车子普遍价格偏低,如果一个牌照都要几万元的话,那么将来的马路上恐怕只剩下合资品牌的车子了。个人认为,如果真要限行,建议政府出台一些支持自主品牌的配套政策,比如加大自主汽车购置税优惠幅度等,否则民族汽车工业将无法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成都变“城堵”该限! ●赛拉图车主宣女士 现在的驾车环境已经恶劣得非治不可了,尤其是成都主城区的干道,连周末都拥堵,市区内根本开不动车,成都完全变成“城堵”了,汽车的数量一定要控制。 各种措施搭配执行 ●高尔夫车主黄先生 成都市的私车越来越多,“限车”是迟早的事。不过,考虑限车的同时,可以考虑其他的搭配措施,比如倡导市民出行乘公交或骑自行车,私车可以买,但不一定每天都开;把公共交通和道路资源让给更赶时间的上班族;鼓励一个家庭一辆车,对于购买第二甚至第三辆车的车主,考虑征收更高的税费等。 “限车”但不要“限牌” ●市民张先生 对于有购车打算但尚未购车的人来说,最不希望的就是限制上牌。因为一辆车才3万,如果上牌也要3万的话,只有不买车了。但是,对于“限车”,我们可以理解,比如上下班高峰期进城收拥堵费等,使用汽车就要为之付出相应的成本。 记者马黎明张欣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