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每个月节约十元钱,5名大学生就可以救助一个贫困的小学生。大学生的爱心感动了南充社会各界,他们将这份爱心“薪火相传”。 昨日上午,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学术报告厅内,280名高校学子和社会人士在一张洁白的纸上,摁下了一个个鲜红的“爱之印”,郑重地“签”下一份份“爱心契约”。 爱的誓言:过得很艰难,但不言放弃 昨日上午10时,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学术大楼外,来自南充城区3所高校的大学生举起右手,庄严宣誓:不管有多艰难,我们都不言放弃,一定要让每个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走进象牙塔。 宣誓的大学生是一个名为“爱 心契约”项目组的成员,他们此举旨在帮助南充境内贫困的小学生继续学业。 张宴超,西南石油大学工程院二年级学生,来自河北廊坊农村,正是靠好心人的捐赠,他才读完了中学,现在靠国家助学金和自己勤工俭学继续大学学业。 张宴超说,他们这些项目组的成员基本上都来自贫困家庭,都接受过别人的帮助,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尽管自己过得也很艰难,但不言放弃,想帮助那些小学生继续学业。 爱的萌发:一次贫困山区支教行动 去年暑假赴南充嘉陵区桥龙乡二龙山小学的一次支教行动,催生了“爱心契约”。 那是山梁上的一所小学,全校老师就李科学夫妻两人,两间四面透风的教室里,坐了四个年级的学生。 80多名学生几乎全是留守儿童,许多都光着脚丫。桌椅摇摇欲坠,两块刷着墨汁的木板就是黑板。 包括张宴超在内,西南石油大学11名大学生在这里坚守了半个多月。 “李老师已在那里坚守了28年,他唯一的心愿就是不让孩子们辍学。”11名大学生逐一家访后,萌生了一个念头:要帮助李老师,更要帮助这些孩子。 爱的传递:每月捐十元资助小学生 支教回来,身为校团委宣传部长的张宴超决定发动全校大学生,帮助二龙山小学的那些孩子。“大学生也很穷,但每个月节约十元是没问题的。” 这个建议很快得到11名支教大学生的赞成,他们再返二龙山小学,给每个学生建立档案,然后图文并茂地在校园展出。 大学生们纷纷响应,“每5名大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资助一名小学生”,爱心开始接力传递,位于南充城区的川北医学院、西华师大的爱心学子纷纷参与进来。教师、企业家、机关公务员也加入了这个爱心团队。 为让善举更规范,张宴超发起成立“爱心契约”项目组。收到的捐款会通过项目组的集体讨论,根据前期调查形成的档案,买些学习用品送给孩子们,或以现金方式资助孩子们用于学杂费、书本费。 爱的契约:280双手摁下“爱之印” 宣誓结束,280名爱心志愿者同项目组签下“爱心契约”:承诺每人每月至少捐赠十元,受助人完成学业前,一般不得随意中止这份契约。 张宴超认为,协议更注重心灵契约,因为这只是一个庄严的承诺。所有的款项去向,项目组会以专门邮件通知每个志愿者,同时在专设的网站上彻底公开。 来到现场的李科学非常激动,他表示,有了这份爱心,他将保证不让一个孩子辍学,“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一种前行的勇气和一颗爱的种子!” 目前,“爱心契约”项目已进入全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决赛,从最初的1.8万支队伍中胜出,成为决赛阶段的226支队伍之一。 “希望通过参赛能引起更多的人对贫困学生的关注。”张宴超表示,如果最终胜出,将获得一定的活动经费,就能帮助更多的孩子。但不论比赛结果怎样,“爱心契约”都将延续。 文/图记者苏定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