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钢协强烈要求整顿铁矿石进口秩序一周后,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下称“五矿商会”)会长徐旭4月8日在青岛举行的2010年铁矿石国际市场研讨会上就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超量进口的现象不存在”、“囤积居奇的现象不存在。” 他更进一步建议:“应该扩大铁矿石长协谈判代表范围,成立由政府部门、钢协会、大小钢厂及贸易企业共同组成的谈判小组。” 由中钢协主导制定的三份行业自律性文件把国内市场混乱的原因更多归咎于贸易商,显然并没有得到作为代表贸易商利益的五矿商会的完全认同。 “当天宣读文件时两家意见也不太统一。”在一位参加上述会议的五矿商会人士看来,因为没有充分征求贸易商的意见,很多贸易商私下里对文件的操作性方面也颇有微词。 “进口铁矿石方面,钢厂和贸易 企业是相互依存关系,同时帮助钢厂承担了市场变化带来的矿石价格波动风险。特别是钢厂和三大矿山关系紧张时,贸易企业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纽带作用。”徐旭表示。 徐旭提供了两组数据,来力证贸易商的“清白”。 “2009年1-4季度,贸易企业占进口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3.3%、40.78%、33.94%和35%,特别是2010年1月份,比例已经降至21.4%;从相应的铁矿石海关平均进口价格来看,2009年四个季度的价格分别为80.48美元/吨、77.84美元/吨、80.67美元/吨以及85.6美元/吨。”徐旭表示,贸易商进口主要集中于2009年上半年,下半年以来随市场价格的回升,市场份额逐月下降,超量进口并不存在。 “港口库存目前在7000万吨左右,但仅有20%左右的库存属于贸易企业,这其中60%还是代理钢铁生产企业的进口。”徐旭说。 据《华夏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