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版:证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12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12日 ] -- 证券 -- 版次:[ 023 ]
投资者冷对融券 沪市融资融券比例2990∶1
2010-04-12
图据CFP

  一周多前,融资融券推出,A股股民终于有了通过融券做空的权利,然而广大投资者对融券“不感冒”的程度令市场大跌眼镜:相对于融资早已过千万元的成交额,融券的成交额只有尴尬的几万元。

  对新生事物素来踊跃“尝鲜”的广大股民,如今拒绝“尝鲜”融券业务,到底是不敢做空?还是不能做空?

  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沪市融资余额达到3023.3781万元,而融券余额仅有1.011万元,比例几近2990∶1。同样的情景也在深市上演,当日深市融资余额为1446.7758万元,同日融券余额则为5.6023万元,融资融券的数字同样相差悬殊。

  同为创新业务,融资和融券业务却从诞生伊始就遭到截然不同的待遇。沪市融资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元关口,但在融券业务上,除了融资融券首日的13单融券卖出业务外,两交易所均已连续3日融券卖出“零交易”。

  券商人士认为,投资者真正要了解或接受这一新事物,仍要一个适应过程。投资者则认为,券商只提供寥寥几只标的券,在利率上也是鼓励融资而“歧视”融券,融券没做头。

  券商人士:有个接受过程

  “融券业务这几日的交易状况在我们意料之中。”沪上一试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部门负责人表示,市场目前还是以看多为主,只有在看空的时候,投资者才会考虑融券。而融资融券业务毕竟刚刚开展,市场对这项新业务有个认识过程,初期对客户的审查会比较严格。

  有业内人士也认为,融资比融券更容易被投资者接受,融资对于投资者来说,或许并不陌生,但是融券却是一个十足的新兴事物,投资者对这一新兴投资工具仍然处于“雾里看花”的阶段,由于缺少实战经验,真正要了解或接受这一新事物,仍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投资者:标的券“没做头”

  对于券商人士的解释,不少投资者不以为然。“如果市场看多和看空的人数比例真像融资、融券余额比例的差别这般悬殊,市场怎么可能刚突破3100点就涨不动了?”股民周先生表示,融券属新兴事物所以乏人问津也讲不通,“权证对许多投资者来说同样是新事物,推出后不是同样大热?”周先生认为,投资者最关心的是能否赚钱,券商提供的可选股票这么少,有什么做头?据了解,目前6家试点券商公布的融资标的约90只左右,但融券标的的证券数量最多不过20只。

  专家则指出,融资融券的设计存在天然的缺陷。按规定,客户需要“卖空”股票只能向证券公司融券。而在欧美成熟市场,券商在双融业务中仅充当中介角色,可融标的券的来源大多为第三方,即真正长期持有而不需计较短期收益的股东。但目前我国仅允许券商出借自有证券,券商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与投资者“对赌”的角色。

  业内:券商鼓励融资“歧视”融券

  国内著名财经评论人皮海洲撰文称,从试点券商的方案设计来看,也是重视融资而轻视融券。皮海洲分析称,试点券商不仅在资金分配上将90%的资金投向了融资业务,在融资融券利率的设置上,融资利率为7.86%,融券利率则在9%~10%之间,明显也是鼓励融资而“歧视”融券。

  资深股民刘先生向记者表示,融资做多的交易量明显多过融券做空的交易量,这难道不是代表机构看多者多过看空者吗?“可见,目前,市场参与者根本不理融资融券发出的信号。”刘先生强调。 据《广州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