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日建筑师 隈研吾 生于1954年,当今日本建筑界领军人物,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其作品的独特性在于善于利用环境特征来创作,侧重于建筑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1997年获日本建筑学会奖、美国建筑学会杜邦奖第一名;1999年获波士顿建筑师协会未建成建筑优秀奖;2000年获日本建筑学会东北宪章设计大奖;2001年获国际石造建筑奖(意大利);2002年获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芬兰)。 主要作品有《长城下的公社·竹屋》、三得利美术馆、莲屋等;著作有《十宅论》《负建筑》。 刘家琨 1956年生于成都,国内知名作家、建筑师。早年从事文学创作,1993年前后开始建筑设计生涯,曾获得亚洲建协荣誉奖、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奖、建筑实录中国奖、远东建筑奖。 主要建筑作品包括艺术家工作室系列、四川美院雕塑系、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等。 两位建筑师,一位来自日本,一位来自成都本土,就同一问题分别作答,答案是否各有千秋?一场“一举两得”的采访,从隈研吾和刘家琨口中得到了答案。 记者:能不能用三个词,说一些你们对心目中理想建筑的看法? 刘家琨:宽容、平和、柔韧。 隈研吾:既然刘老师讲的是很概念性的东西,我讲物质性的吧,我觉得是地板、光线和水。 记者:建筑的功能是什么? 隈研吾:神创造了这样世界,我们人类只是保持原貌的话,可能人类很多美或者壮观的景色我们都感觉不到。建筑家就是做一点点加工,使人们更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这是我们的工作。 刘家琨:建筑就是洞穴,就是为人提供安全生存的地方,所以建筑首先是栖居之地。除了吃饱穿暖之后,人还有很多精神上的需求,所以建筑的功能有二:首先提供栖息之地,然后提供诗意。 记者:“9·11”事件和四川地震后,人们对建筑安全的关注前所未有,我们现在居住的建筑安全吗? 刘家琨:安全这个问题,在地震以后就成了首要问题,很多捐助的单位就说我们要修一个世界上最安全的学校。这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提出一个问题,但我们不要把房子的安全性变成它的第一标准。 隈研吾:安全性其实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真正灾害来了以后不会垮塌,另外一个是要让住在里面的人心灵上感觉到安全。建筑师很细心的设计,也可以让居住在里面 的人们感到安心。 记者:建筑设计时,您最关注什么? 隈研吾:作为我来说,我最重视的其实是地板的设计,这个也可能是整个亚洲风格和设计理念的最基础东西。 我们人类是长时间跟地板接触的,不可能飞起来或者是悬在空中生活,所以到底地板用什么材质,还有楼梯的高度等等,这些都非常重要。 刘家琨:现在大家都注意建筑的视觉效果,但建筑是全方位感触的:触感、嗅觉,都是建筑里面特别关键的因素。刚才隈研吾先生已经提到了地板,地板就是触感,地板的弹性是给人接纳的感觉,这些都是建筑要做到的。此外,个人的存在感是给人安全的要素,也是我很重视的。 记者:建筑师相信风水吗? 刘家琨:风水是古老智慧,是东方的景观学,但是风水应该和常识结合起来,如果一条河拐弯了,被冲刷一面被认为风水不好,这是因为水流会剥蚀河岸,泥沙会在对岸堆积,当然就有一面不安全了。在这个层面上,我是完全认同风水学的,但是其他方面就不好说了。 隈研吾:我觉得选址也是一门科学,但是我不是完全遵照风水学来选址,我还是觉得本身的场景这种感觉很重要。我做建筑至今并没有刻意考虑风水这个东西,而是站到我即将要进行施工的场所,来考虑它今后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个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