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中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11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11日 ] -- 中国 -- 版次:[ 006 ]
小汤山医院被拆除 专家称闲置7年并非浪费
2010-04-11
闲置的小汤山医院网友贴图

  北京市卫生局表示,小汤山医院已失去使用价值,拆除此建筑不会影响传染病防治工作

  4月2日,北京市卫生局宣布,拆除北京市小汤山医院非典病房。时隔7年,这座家喻户晓的“抗非典圣地”,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在“小汤山”的未来引起强烈关注的同时,为何7年后才拆除?今后的公共卫生预防政策中,将怎样设置专门或定点的医疗机构?记者采访了公共卫生专家。

  网帖:恐怖小汤山成“无人区”

  今年春节前后,网上流传一个热帖《恐怖的小汤山医院》:“医院里仍堆放着当时留下的大量药品和医用物资、废弃的病床、过期的药品。当年世人瞩目的小汤山医院,现在成了‘无人区’。”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流行病首席科学家曾光证实了这一情况。

  随着2003年6月最后一批康复患者、医护人员撤出,小汤山医院的去留问题引起官方和专家的探讨,民间也极为关注。当时,北京市初步决定:暂时不拆除小汤山医院,将其作为北京市预防“非典”疫情反弹的收治基地,继续保留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就是7年。

  北京市卫生局今年4月2日说:“当年建设的非典病房属于临时建筑,建筑使用年限为3年,现已超出其使用年限,经过专家论证,已失去使用价值,无法再次使用;非典病房拆除后的空地将按照北京小汤山医院的整体规划进行建设;北京市传染病防治工作不会因为拆除此建筑而受到任何影响。”

  专家:小汤山闲置不是浪费

  “非典那时候是利用小汤山疗养院的水电,用一块空地搭建的几排简易病房,能容纳1000多人。”曾光说。

  从2003年4月30日到6月20日,小汤山医院共使用了51天。在这段时间内,收治的非典患者达680人,是全国患者的七分之一。经过救治,672名患者康复出院,8人死亡,全部1383名医护人员无一感染。

  2009年5月2日,曾光等专家赴小汤山考察。他们当天就向北京市领导提出了建议:暂时不要动这个地方。

  曾光说:“如果北京市出现大规模疫情、比较危急,其他地方处理不了,就能转移过去。”他认为,

  小汤山的多年闲置并不是浪费。“就像持续没有战争,多年不用的武器要被淘汰、销毁,但你却不能叫它浪费,而是有备无患。”

  □有一说一

  公共卫生政策要科学决策

  小汤山临时病房拆除后,我国的公共卫生预防体系是否还需要一个“小汤山”?常设专区和定点门诊,究竟哪一种更适合呢?

  卫生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黄建始认为,我国卫生防疫体系已基本从“以卫生监督和传染病管理为核心”转型成“疾病预防和控制为核心”,故而要把“小汤山”变成专门应对传染病的公共卫生中心,是不必要的。

  黄建始说:“未经科学论证,就匆忙上马建设其实并不需要的‘传染病医院/公共卫生中心’,会带来极大的资源浪费。公共卫生决策往往是根据短期需求来进行,不是依据长期研究的成果。要解决不科学决策的问题,必须重视公共卫生循证决策。”据《中国青年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