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第六天了,该说的也都说了,已经没什么更多可以告诉你们的了。决定了,明天回去。 记得第一次见到胶囊公寓这个概念是在《神经浪游者》上。印象最深的就是小说的一开头Case在千叶租住的胶囊公寓——当然书里称为“棺材”,我觉得那真的很Cool,到现在仍然这样觉得: “白色玻璃纤维棺材放在工业脚手架上,一共六层,一边十间。……他朝第三层的九十二号走去,加宽了格栅的天桥在他脚下晃动。每间棺材三米长,椭圆形的门一米宽,近一米半高……” 到后来我才知道,在吉布森写这本小说时,这种胶囊旅店已经存在了,就在日本。而现在我正坐在第一批中国版的胶囊公寓里,参加新浪网组织的试住活动。我已经活了快30年了,还没做过什么比较Cool的事,我想这回我能做一次了。 好吧,让我来总结一下我现在的处境。房间是全新的,桌上还盖着一层装修导致的白灰。不过房间确实很Cool,和我想的一样。浅色的涂料、舷窗形的节能壁灯、整齐的接线盒、漂亮的防盗门,还有头顶金属网和防盗门上不锈钢窗栅的闪闪发亮的感觉,都很后现代,感觉不错。我听他们说有人不喜欢金属网和防盗门上的钢栅,认为像监狱,但在我看来完全没这回事。相反,我认为那正是最Cool的部分。 和Case的公寓比,尺寸要 稍微短一些,关上门的话我想可能有两米多,也许是2米2——明天我要找把尺子来量量。不过床头的电脑桌,也就是我正在使用的这个东西,占了有半米。而我的身高是1.7米。所以现在我躺下刚好头顶着门,脚顶着桌子。 最后说我不太满意的地方,这地方外部环境不太好。楼道里有些脏乱,晾的全是衣服,相应的脚底下的积水也很多。洗漱间是全楼道公用的,有点像大学宿舍,但更小一些。楼里没有洗澡的地方,据说楼边不远有公共浴池。厕所也在楼外,是一座比较简易的蹲坑式厕所。 4月8日第六天,准备回去住了 决定了,明天回去。说实在的,就胶囊本身而言,我很满意。但是环境有点差。我不是说硬件方面,那些我之前已经说过了。我的意思是,定居毕竟和暂居不同,如果要定居下来(即便只是一礼拜来住四天),你就必须考虑实际情况。还是把它留给更需要的人吧。现在也许确实没人租,但是想想三个月后,学生们毕业,到处找房子的时候。我一直这么看,这个季节,这东西本来就应该租不出去,不是东西不好,是时机不对。 已经第六天了,该说的也都说了,已经没什么更多可以告诉你们的了。(本文有删节) 作者:苏湛(新浪网友) 网友回帖:最有创意新生事物 心译翻译:这胶囊公寓可以称得上是本年度最具有创意的新生事物了,在高房价的威逼利诱 之下,百姓终于可以不惧风雨了。 adslmy:保险柜吧,绝对的安全,放心的睡。 susan:昨晚在电视上看了。便宜是便宜,但住在这里几天还可以考虑,如果长期住,那岂不是会发疯? 双鱼:其实看起来还不错,但重点是小,如果待得久了,人的心理会觉得压抑,所以这地方,睡觉还行,当房间待着可真要命。 美味珍果:我的天呐,房子越建越多,住的地方却越来越少~ 不再言弃:该弄个双人间的,夫妻合住。 新浪网友:还不如住集装箱呢。重庆樊荣强:其实,如果要尊严的话,先要得有住的。比起睡在路边,这个胶囊公寓比较有尊严。 尹愙:不过总的来说,我觉得挺好的,以后有机会也要住进去。 新浪网友:出这招的人真是天真,当个省钱的旅馆凑合住几天还行,有谁会住长些? 小知识分子:能体验新生事物一定有别样的感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