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成都温江区,国际绿色经济高端峰会——温江论坛在没有聚光灯的“低碳会场”中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多位环保、生态、绿色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城市低碳、绿色经济、清洁能源话题集思广益,对温江乃至成都全域的低碳城市打造,建言支招。 [会场] 不用聚光灯论坛实践低碳主题 此次论坛由国际生态发展联盟(EDU)主办,温江区政府承办。EDU是多位国际知名专家教授,2007年在澳大利亚发起的非盈利性组织,国内主创人为中国人民大学风险投资专家刘曼红教授,“发展清洁能源、高效率的循环经济”是其活动宗旨。 昨日下午两点,偌大的会场,坐满了200余名与会者。除了顶灯和几盏侧灯照明,足有10米长的主席台部分,没有使用聚光灯照明,略感有些“黑漆漆”,这“低碳风格”的会场,却与论坛主题精准契合。 论坛上,国际生态发展联盟与温江区政府签订了战略性学术研讨合作协议。温江区打造绿色、低碳、 生态的城市经验,将由联盟的专家们,在世界各国作为绿色经济典范予以推广。 国际生态联盟将会把温江的城市建设,作为长期性课题研究对象,随时为温江区城市建设,提供专业的学术指导。 [观点] 未来温江和成都要重视完善公共交通 ——国家发改委对外研究所国际部主任张建平 温江可以找到一条不经过重工业,走向低碳的道路。在城市规划中,景观生态设计应该得到重视。未来,温江将迎来省内外国内外大量人口,温江和成都一定要重视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尤其是轨道交通。不然人口密度高的城市,街上全是私家 车,环境怎么好得起来? 多应用被动节能“地沟油”可做能源 ——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尹伯悦 “建议成都更多地应用被动式节能技术。”尹伯悦在发言中展示了大量上海、北京等地低碳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实例图片。他认为,现在的园区开发中应加入能源规划和低碳规划。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和严格的节能量后评估,对高能耗的旧设备进行强制性淘汰更新。 尹伯悦还特别提到了“地沟油”可以变成能源。“生活垃圾中有60%左右为有机垃圾,但城镇中大量餐厨垃圾被排除了,实现这部分垃圾的无害化和能量化处理,有很大意义。” 建勋罗雪记者蔡宇摄影报道 □新闻链接 “地沟油”变身新能源需政策扶助 生物柴油是典型的“绿色能源”,而地沟油正是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不过由于其利润远小于地下黑作坊将地沟油加工成“食用油”销售的利润,致使这一“变身”十分艰难。“如果国家能够有相关配套政策扶持,对于地沟油的再利用以及生物柴油的发展都会有积极意义。”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张士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地沟油除了生产生物柴油,还是用途很广的化工原料,包括生产润滑油、洗洁精、工业用油和制剂等等。但是如果缺乏相关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其收购价格不能与非法作坊的“高价”相比,瓶颈很难消失。据《文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