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8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8日 ] -- 要闻 -- 版次:[ 003 ]
“四川更加美丽”采风活动启程
2010-04-08
采风活动出发仪式现场

  四川美术书法名家昨日兵分两路,开展为期一周的采风

  为弘扬在灾后重建中凸显的时代精神,展示新世纪四川人的人文情怀和艺术风貌,促进具有巴蜀特色、巴蜀风格、巴蜀气派文化品牌的形成,昨日上午,“四川更加美丽——四川美术书法名家优秀作品展”正式在成都宣告启动,参加此次活动的50多名省内外川籍书画名家同时启程,分赴德阳、绵阳、广汉和汶川、阿坝、九寨与黄龙,开展为期一周的采风。

  50艺术家四川采风

  昨天上午,伴随着淅淅沥沥的春雨,50多名四川籍书画家在成都府南河畔举行了盛大的“四川更加美丽——四川美术书法名家采风活动”壮行仪式。此次活动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共同主办,四川省艺术创作交流促进会、省美术家协会、省书法家协会联合承办。

  参加采风团的艺术家将围绕“灾后重建两周年,感恩援建再写秀美新四川”的主题,用鲜活的艺术作品,浓墨重彩地展现四川人灾后的精神面貌及重建家园的感人场景。

  仪式结束后,艺术家们从成都启程,分两条线路开始采风活动,一条为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另一条为成都—汶川—阿坝—九寨—黄龙。

  9月举行盛大画展

  采风活动结束后,所有艺术家将进入创作阶段。活动主办方将从参加活动的美术书法名家提交的作品中挑选出200件,举办“四川更加美丽——四川美术书法名家优秀作品展”。首展将于9月中旬在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随后移师成都新会展中心。届时,还将在成都举行“丹青川韵——四川美术书法名家高峰论坛”。

  据介绍,这次展览在向世人展示四川灾后重建的惊人成就的同时,也将推进巴蜀美术、书法流派和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艺术家提前进入状态

  在“四川更加美丽”采风团中,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郑作良、中国河山画会秘书长沉浮、香港美协常务理事黄孝逵、西南民大艺术学院院长甘庭俭等,都在国内画坛赫赫有名。昨天下午,他们来到什邡市蓥华镇和马祖镇,经过近两年的灾后重建,这两个在地震中惨遭破坏的小镇已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在通往蓥华镇的一条恢弘的高架桥上,艺术家们俯视着该镇如火如荼的重建场景:十多幢高楼在废墟上拔地而起,起重机和挖土机的轰鸣声响彻山谷,远处是绿油油的梯田和黄灿灿的油菜花。面对如此振奋人心的场面,艺术家们按捺不住激动,纷纷掏出画笔和速写本忙碌起来。今年63岁的版画家郑作良感慨地说:“这个场景本身就是一幅壮丽的画卷,四川人民太伟大了!”   记者杨帆摄影报道

  同步播报

  古老羌寨换新颜艺术家们拍不够

  本报讯(记者姚长寿)经过近4个小时的行驶,“四川更加美丽——四川美术书法名家优秀作品展”采风活动第二组人员,抵达了汶川县雁门乡。这里有在汶川大地震遭到毁灭性破坏、被誉为“云朵上的街市”的萝卜羌寨。

  艺术家们走下车后,立即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灾后重建新建的寨子,与被毁坏的老寨子遥遥相对。重建的寨子依山而建,既保留

  了老寨子风貌,又体现了科学规划。

  艺术家们纷纷举起相机,拿出画笔,记录着重生的“云朵上的街市”。年届83岁的厦门艺术学院院长魏传义,走进地震中被损坏的寨子,不停地选角度、拍照片;在新修的寨子里,他一边拍摄,一边感叹:“短短两年就造了一座更漂亮的新寨子,了不起。”

  魏传义说,地震中被毁灭的寨子十分可惜,但重建的寨子在保留羌寨

  原貌的同时,抗震性更高了。“题材太丰富了,回去再慢慢构思。”魏传义准备在采风结束后,好好构思,希望通过作品向世人展示,灾后四川美丽宜人的风光,表现灾后重建的惊人速度。

  “去年5月,我们整个村寨就搬入了新房。”77岁的马云秀高兴地说,新房采用8级防震框架结构。搬进新房后,他们家几乎每天都在接待游客,“每月接待游客能挣2000元左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