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版:中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8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8日 ] -- 中国 -- 版次:[ 009 ]
遇难人数上升至9人 井下的29位兄弟令人揪心……
2010-04-08
山西某肉业公司的员工连夜准备了1000公斤猪肉,运送到抢险救援现场,改善救援人员的伙食
陈永生谈救援经历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第11天

  昨晚9时,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截至昨晚7时,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被困工人遇难人数上升到9人,29位矿工仍然被困井下。

  目前,井下还有两个搜救点正在加紧排水,救援人员随时准备搜救仍然被困井下的29位工人。

  被困工人位置确定

  昨日,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透水事故进入第11天。昨晚9时,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召开第13次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刘德政说,截至昨晚7时,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被困工人遇难人数上升到9人。

  7日下午,记者从指挥部了解到,到下午6时许,仍有4个救护队在井下搜救,轨道巷、总回风巷已全部搜寻过,没有发现有受困矿工,已确定剩余被困工人被困在两个工作面,但截至昨日中午,两个工作面的积水依然很多,一些巷道的水已经淹没到巷道顶部,无法通过这些巷道,也就无法救人。

  来自太原“西山煤电”的救援工人王宏良告诉记者,排水还是重中之重,水不排完,人就没办法施救。

  王宏良说,目前,抢险工作遇到了比预想还要大的困难。

  被困29人处境可能不妙

  昨日下午,记者从抢险救援指

  挥部了解到,300多救援队员取消轮班制,全员待命。井下有600余人员在救援,加上在现场的救援、安保、医护、后勤等有上万人。继续加大排水、通风和搜救力度,由于1号、2号和5号搜救点均为支线巷道,空间非常狭小,排水进度比较缓慢。

  记者昨晚还了解到,救援指挥部要求现有的3个抽水点要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将每小时1650万立方米的排水能力用足。截至昨晚记者发稿时,1号点抽水正在紧张进行,但1号点由于是透水点,且地势极低,估计被困人员所处环境不妙;2号搜救点由于地势稍高,刘德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在一些比较高的位置,给生存带来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生命条件存在”。

  昨日下午4时许,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再次来到救援现场,他表示,要继续坚持不放弃不抛弃,抱定被困职工能够生还的信念,扎实推进抢救工作,骆琳表示,从昨日开始,救援方面已经开始事故调查、责任认定等工作。

  矿工亲历

  矿难亲历者讲述矿难发生时惊魂一刻

  被水撵着屁股跑的感觉太可怕了

  来自河南省商丘市的李敏付是王家岭煤矿的瓦检员,负责矿井的瓦斯检测。他是“3·28”透水事故发生后第一位察觉的矿工,在他的及时通知下,当班下井的261人中,108人迅速升井,避免了事故的扩大。提起这起10天前发生的矿难,李敏付说:“水撵着屁股跑的感觉太可怕了。”

  前方涌起20厘米高水头

  3月28日13时10分左右,李敏付来到20101工作面的回风巷道。14时,李敏付将在这里进行当天的第三次瓦斯检测。在巷道里站了六七分钟,李敏付忽然听到风筒的声音发出“嘭、嘭、嘭”的巨响。

  “当时我还以为是风带被堵住了,赶紧过去检查,往前走了十米左右,发现空气里出现了灰

  尘,灰尘不是很大,就继续往前走了20米,突然发现能见度只有1米了,空气中灰尘明显增多。”

  “我下意识地往地上看,发现1米远的地方涌起了20厘米高的水头,这时,我身后的一个皮带工也看见了地上的水,我们俩几乎异口同声地大叫一声‘透水了,快跑!’”李敏付说。

  每一步都是踏着水在跑

  “这时水流已经很大,水头越来越高,我们每一步都是踏着水在跑!“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想着跑,不停地跑,拼命地跑,这辈子从来没有跑得那么快过,我想我再也跑不了那么快了!”

  他的语速很快:“被水撵着屁股跑的感觉太可怕了!”

  从回风巷通往出井口有一个联络巷,是个上坡,“当时坡上

  有几个27队的人往回风巷送料,我们就喊:‘快跑,你们的地方透水了!’”

  短短1000米感觉跑不到头

  “我们一边跑一边喊,一路跑下来,越来越多的人跟着我们跑。”李敏付说,“短短1000米,我不知道跑了多长时间,这段时间特别漫长,怎么跑都跑不到头。”

  “其间,一些人则分头去通知其他巷道里的人,运输队的一位班长去4队和红旗队工作的地方喊人,我则跑到回风井底车场,给调度室打电话。”

  “当时虽然很怕,但我想通过调度室通知工友们,让尽可能多的工友逃出来,可惜还有153名工人没上来,虽然后来有115人被救上来了,但他们都遭了罪了。”说到这里,李敏付神情黯淡。

  奇迹故事

  连续工作30小时一救援人员晕倒

  昨日记者在王家岭矿透水事故救援现场看到,一位救援人员在下井前感到身体不适晕倒,被救护车接走。据了解,这名救援人员此前连续30个小时在井下参与救援。据悉,目前11支300多救援队员取消轮班制,全员待命。11时30分许,救援人员接到通知在原地就餐,后勤人员将送来快餐。

  他们顽强得让人感动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队员的讲述

  整整8天8夜,115人成功获救!被困矿工如何在数百米下的井下顽强存活?是什么使他们能够坚强面对来自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煎熬,突破“没有食物只能生存7天”的“生命法则”?

  矿车当方舟打开密闭进“避险所”

  第一时间发现并救援的潞安救护大队中队长王凯,回忆了4日深夜令人难忘的一幕:

  “当时,两辆矿车漂在水面上,9名被困人员分成两拨蹲在矿车里。因为水面离巷道顶板只有三四十厘米,空间狭小,被困人员只能蹲在里面,露出一个安全帽和一双眼睛。”王凯说,听被救工人讲,这几天他们一直蹲在两辆狭小的矿车里,等待救援。两辆矿车成了他们逃生的“诺亚方舟”。

  与首批被救矿工的“诺亚方舟”不同,13小时后获救的106名矿工,在井下打通了一个废弃巷道的密闭,造出了临时的“避险所”,等待地面救援。

  正是在那个“避险所”里,106名矿工躲过了这场大水的侵袭,为生命奇迹的创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营养液有的喝到有的没喝到

  4月2日,救援人员在地面打通了2号钻孔,打开了一条通往井下的生命通道、信息通道。

  “钻杆打通的位置,与第二批获救的106名被困人员的‘避险所’有一段距离,但他们还是发现了钻杆。”救援人员孟全福说,被困人员因此大受鼓舞,立刻敲响钻杆回应井上,向救援人员传送出生命的信息。

  这让地面的救援人员欣喜万分。随即,营养液投送下去,通讯设备投送下去。然而,从4月3日开始,地面再也没有收到井下的回应。

  孟全福介绍说,他们下去救人的时候,有工人解释说,开始敲钻杆是急于把信号传给地面,后来没有回应是因为不敢继续敲,井下瓦斯高,怕敲出火花引起爆炸。另外,井下氧气也不足,工人

  们不敢动弹太多,只能长时间静坐着,保持体力。

  而投送下去的营养液,有工人说,大多掉进了巷道的水里面,有的人喝到了,有的人没喝到。

  孟全福说:“我们进去后,发现被困矿工用钢筋和铁丝将圆木捆起来,扎成了一个简易的木筏。工人说,等水位再下降一些,准备自己坐木筏冲出去。”

  见到救援人员一下子矿灯全亮了

  孟全福、张金、阎俊和孙海清,是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救护大队队员。是他们率先在井下发现了第二批获救的106名被困工人,并将这些工人运离“灾区”。

  张金一边艰难地行走,一边喊话:“有人没有?”没有回应声。在走过一片水面下了皮带再往前走时,张金发现地上有很多脚印。10时30分左右,当走到20102工作面皮带机头的时候,张金再喊:“有没有人?”

  “‘有!’喊完之后,就听见一个无精打采的声音回答。”张金说。

  他们赶紧跑过去,看见许多矿工或坐着或躺着。一名被困工人问:“你们是救护人员吗?”情绪激动的张金赶紧回答:“是!”

  话音刚落,被困工人的矿灯全亮了。一名工人激动地说:“你们可来了,我们一直在等着你们啊!”很多被困人员开始放声大哭。

  被困矿工被找到后还帮忙划水

  “你们还有没有体力慢慢往外撤?”张金问。有的工人回答说有,有的说没有。但等到列队往外走的时候,这些被困人员仍然很顽强。

  这时候,孟全福也走了进来。于是孟全福在前面带路,一名救护队员在中间照看,张金殿后,106名被困工人在救护队员的引领下,终于艰难地走出了险境。

  孟全福说:“有两名被困工人,主动帮我们把皮划艇从地上拖到了水里,还帮我划水。但到了救护队存放担架的地方后,他们就再也没力气了。”

  □恢复情况

  4月6日晚,一名救援人员刚从井下走出,他已经连续工作了十余小时。

  一日七餐

  获救工人吃得津津有味

  擦擦嘴巴,龚长中接过医生递过来的第三碗饭,“真香!在井下的第七天,饿得实在不行了,我和工友们都吃起煤坨儿(煤疙瘩),那可不怎么好吃。”

  46岁的龚长中来自河南,在王家岭矿透水事故中,曾通过在钻杆上绑一截铁丝向地面救援人员传递“生命信号”。5日凌晨获救后,他和其他59名获救工人6日被运至位于太原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记者正赶上获救工人们吃饭。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们有的自己吃,有的被医务人员喂着吃,每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孙萍说,目前在此治疗的20名获救工人由于长时间没有进食,肠胃功能比较弱,尽管大部分人有饥饿感,但是由于消化功能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只能按照“少量多餐、逐步增加”的方式来进食。

  孙萍表示,病人的恢复进程较快。6日,为了促进消化,他们的食物以“汤水”等流质为主;7日午饭时,医生就开始为部分病人喂食汤面等半流质食物。为了增加营养,加快身体恢复,医生对他们实行“一日七餐制”。

  孙萍透露,截至昨日12时,20名接受治疗的获救工人中只有一名成功排便,他们身体完全康复尚需时日。

  救援故事

  王家岭矿难救援队长陈永生:

  一个上午往返8次救出22人

  在王家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体格魁梧,身穿橙色外衣,头戴红色安全帽,围在脖子上的白毛巾已经变成黑色,“你们辛苦了!”面对别人竖起拇指的赞誉,他们只是摆摆手,用笑容回应。这群人的任务是在巷道中搜寻被困的矿工兄弟,参与救援的山西焦煤集团汾西矿业救援大队大队长陈永生就是其中一个。

  为救人放气降低皮划艇高度

  4月4日晚上10点,王家岭煤矿外灯火通明,排水机轰轰作响。陈永生带领的救援大队46名队员也整装待发坐在不远的山坡上,焦急地等待。

  一艘皮划艇摆在陈永生面前,陈永生愣了一下,“从来都没用过这东西,救援没见过,平时训练也没练过。”陈永生并不会划船,他挑了两位经验丰富的队员,三个人顺着头灯的光线,从巷道中划了进去。

  划了几十米后,水面距离巷道顶部的空间越来越小,最小时只有60厘米,“皮划艇距离巷道顶部只有20厘米左右,基本上被卡住了,人根本就坐不起来。”陈永生和队员蜷缩在皮划艇上,探出手,用力向前划行。

  这时,陈永生顺着仅有的一点空隙看到了巷道内有光线在晃动,呼救的声音也传到了他们的耳中,但是皮划艇前进的速度

  几乎停止。陈永生一边大喊“不要动”,一边摸寻皮划艇的充气口,他拔掉塞子,皮划艇与顶板的空间拉大,卡住的皮划艇开始慢慢向前,“放气降低皮划艇高度,在狭小的空间里硬是挤了过去。”皮划艇一点点靠近被困矿工所在的高坡。

  往返8次共救出22人

  距离越来越近,呼救声夹杂着哭声也越来越清晰,在距离矿工三四米的地方,皮划艇又被卡

  住,高坡上的矿工纷纷站起来向陈永生伸手求救,“你们别动”说完这句话,陈永生跳进了水中,奋力游向高坡。

  陈永生把随身携带的营养液分发给矿工,这时他才看清高坡上一共有9名被困的矿工。

  “今天是几号了?”一位矿工问,“5号了。”陈永生回答,“不可能那么久,别骗我了。”黑暗中的矿工不相信已经困在井下100多个小时。“你们能带我们出去吗?”两位矿工倚靠在一起焦急地问,救援队员紧紧拉住矿工的手,“我们既然来了,就一定能把你们带出去。”

  救出了9名矿工后,陈永生借着头灯的光线,看着手中的示意图,皮划艇划向第二个高坡。又是一道道晃动的灯光,这次的呼救声音明显高于上次。一上午时间,陈永生往返8次,共救出22人。陈永生说,被解救上来的115名矿工中,只有两位体质较弱,需要用担架抬到橡皮艇上,其余的基本能自己上艇。

  井下救援比地震救援更危险

  陈永生干了32年的救护,抢救大小事故七八百次,其中不乏大灾大难。

  陈永生曾经参与过5·12汶川大地震抢险救援,他感觉与地震救援相比,井下救援更加危险。

  □最新动态

  遇难者和被困者身份确认

  记者昨日从王家岭透水事故指挥部获悉,井下遇难者和被困者身份确认,其中,山西省内籍31人,外省籍7人。此前的5名遇难者DNA取样完成并送至殡仪馆。

  该事故维稳善后工作组的消息,4月6日凌晨,殡葬工作组紧急启动工作预案,对井下搜寻的5名遇难人员进行妥善安置。事故单位与公安人员在井口对每一名遇难人员逐一编号、照相、填表登记,内容包括编号、升井时间、发运时间、负责人、送到指定殡仪馆后接收人的签字等。

  记者从一份官方内部简报中了解到,遇难人员遗体到达殡仪馆后,在公安部门统一组织下,工作小组与法医共同完成了清洗、编号、取样(DNA)等,确保准确无误。

  据了解,被困者和遇难者分别来自山西临汾、长治、泽州县及辽宁等地,共38人。此外,维稳善后工作组还对115名获救矿工的身份进行了核对。

  □转诊目击

  “长这么大,还没享受过这么好的待遇”

  “来了,来了!”昨日11时38分,运送60名获救工人的专列抵达太原火车站一站台。

  一个,两个,三个……从山西各地紧急调来的60辆救护车整齐地排成长龙,每辆车装好一名受伤工人后向早已确定的接诊医院开去。

  5日,王家岭矿难共有115名被困工人获救,60名伤情较重的获救工人转诊太原,铁道部为此派出了专列。

  “长这么大,还没享受过这么好的待遇。”获救矿工农荣武轻声说,30岁的他经过8天8夜和死神搏斗,如今体力虚弱,“喉咙疼,感觉扁桃体和嗓子发炎了。”救护车上,他对守护在旁边的医务人员说。

  □矿工表情

  “我的‘脸’有一元硬币厚”

  获救的115名工人是坚强的,但坚强并非偶然。互相鼓励、编获救故事、泡树皮吃……在绝望的井下,是他们自己点燃了生的希望。还在井下的32个兄弟,或许你已经失去了力量,或许你的意志正在动摇,但,请你挺住!像一个男人、像一个丈夫、像一个父亲一样挺住!

  “告诉你,我刚从井下被救出来的时候,脸上的灰有一元硬币那么厚!”虽然院方不允许记者与获救病人交谈,当记者“偷偷”溜进一间病房门边时,一位获救病友却主动告诉记者他的经历:矿难发生时,开始还有点怕,到后来,除了思念亲人,就什么都不怕了!

  这位叫徐正明的矿工今年50岁了,是来自河南的一位木工。现在他不仅摘了眼罩,精神也恢复得不错,当医护人员要给他喂汤时,他连连摆手说:我自己能来。

  他笑着告诉记者,他有两个孩子,大的大学毕业在内蒙工作,小的中学还没毕业。

  “你在井下知道过了多少天吗?”记者禁不住提问。他回答:“知道啊!我们有手表,随身携带的电灯也一直能亮。连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夜晚,我们都清楚得很呢。”神情带有明显的骄傲。

  □医学解读

  井下人的耐受极限有多大

  井下生存,人的耐受极限到底有多大?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河津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苏娟。苏娟说,从这次115人升井后的生命体征看,大多数都很正常,有些甚至和普通人一样,除了井下工人本身比一般人耐受艰苦的能力要强外,最重要的两个条件:一个是有通风供氧,一个是有水。

  矿工们能坚持8天主要有几个条件:第一,要有水;第二,废纸可吃;第三,通风供氧;第四,意念支撑。

  □相关新闻

  河南伊川矿难为典型的非法违法生产

  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日前通报了河南伊川“3·31”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认定事故属于典型的非法违法生产。

  据通报介绍,2010年3月31日19时22分,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国民煤业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截至4月6日7时,已造成40人死亡,其中,地面5人死亡、2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相关负责人立即从华晋焦煤王家岭“3·28”透水事故现场等地赶赴“3·31”事故现场。同时,当地启动了行政问责机制,对伊川县县长、主管安全的副县长等4人给予免职处理。

  通报称,这起事故再次暴露出一些地方对煤矿违法违规生产行为打击不力,对整合技改矿井的安全监管不到位、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彻底、安全管理不严格等突出问题。

  本组稿件据新华社、《西安晚报》、《重庆时报》、《北京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