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版:国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8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8日 ] -- 国际 -- 版次:[ 014 ]
20俄美今日签署年来最全面军控条约
2010-04-08
梅德韦杰夫到达布拉格

  10轮谈判历时10月

  历经艰难而曲折的谈判,美俄两国元首终将在8日正式签署有关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新条约,以替代去年12月到期的旧条约。外界把这称作“近20年来最为全面的军控条约”。新条约的达成和签署是美俄全面博弈的结果,反映了双方在核裁军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新姿态。

  新条约核弹限制在1550枚内

  根据双方透露的消息,新条约将两国战略核运载工具的数量限制在700件以下,将各自可部署的核弹头限制在1550枚,削减幅度近三分之一。新条约有效期为10年,明确规定两国进攻性战略武器只能在本国内部署。

  尽管新条约已经达成并即将签署,但美俄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分歧,比如削减的核武器是暂时储存还是彻底销毁,特别是要不要和如何阐明进攻性战略武器与导

  弹防御系统之间的关系等,都还存有悬念。有消息灵通人士指出,8日将面世的新条约将在“前言”中轻描淡写地提一句有关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但在“正文”中不会有具体规定条款。是否果真如此,还要等新条约正式签署后才见分晓。但不管怎样,双方在核裁军道路上的博弈仍将继续。

  通电话俄美外长论《报告》

  美国6日公布《核态势报告》,宣布美国将削减核武器、停止发展新核武、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但并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俄罗斯外交部6日发布消息说,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当天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美国的《核态势报告》通电话,希拉里向拉夫罗夫通报了报告的主要内容。消息说,此次通话是美方提议的。双方在通话时还讨论了将要进行的俄美总统会晤相关问题以及两国总统委员会框架下的活动。

  起波澜俄外长威胁退出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当地时间4月6日在莫斯科威胁说,如果美国继续坚持在欧洲部署反导防御系统的计划,俄罗斯将有权单方面退出新的核裁军条约。

  “如果美国的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在数量上和效力上都开始对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产生实质性影响,俄罗斯将有权退出新的核裁军条约,”拉夫罗夫认为,“在讨论为建立无核世界而应采取的实际步骤时,我们应当特别谨慎,万一处理不好反而会打破全球的战略平衡。”有外媒分析说,拉夫罗夫的最新表态不仅会使美俄两国元首签署新核裁军条约的意义大打折扣,而且会使美国国会顺利批准该条约的前景变得更加复杂。    据新华社、《中国日报》

  梅奥14次通电话终达一致

  美国和苏联于1991年7月签署《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又称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1993年1月,美国和俄罗斯签署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规定美俄拥有进攻性战略武器上的核弹头总数分别削减至3500枚和3000枚。但之后美俄关系急剧恶化,2002年6月,美国正式退出反导条约。

  2009年4月1日,奥巴马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伦敦会晤后表示,双方将“立即开启”削减战略武器谈判。5月19日至20日,俄美在莫斯科举行首轮正式谈判。7月初,奥巴马访问莫斯科,与梅德韦杰夫举行首次会晤,双方就签署新条约达成原则性共识。此后,美俄双方就新条约内容进行了多轮谈判,但直至2009年12月5日旧条约失效前,仍未达成最终一致。

  今年1月21日至22日,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琼斯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访问莫斯科,就谈判中遗留问题进行“最后磋商”。此后,双方代表又在日内瓦举行了两轮谈判。3月26日,奥巴马宣布美俄元首将于4月8日在布拉格签署新条约。奥巴马新政府与俄方经过10轮谈判,历时10个月,经两国元首先后14次通电话或会面加以推动,终于达成一致。

  无核梦想,从布拉格开始

  尼采说过,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或许正是“神秘”这个词打动了奥巴马,去年4月5日他在布拉格发表了“无核世界”构想演讲,希望大幅裁减这一神秘的人间凶器。

  今年4月5日,奥巴马政府公布了《核态势报告》,恰好距去年布拉格演讲一年。美国媒体报道说,本应于去年12月公布的新报告推迟公布的原因之一,是白宫对核态势评估做出了重大调整。与以往相比,新报告除了在核裁军方面有新表述外,最引人关注的内容之一,是美国不会在遭到生物与化学武器攻击时用核武器还击。

  尽管新报告有些“进步”,但“无核世界”并非急于实现的内容。8日,俄美首脑将在布拉格签署新军控条约,虽然内容目前处于保密状态。分析人士称,它标志着美国正在朝着“无核世界”迈进的同时,又通过其他方式保持“全球即时打击能力”,加强自身及盟友的安全保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