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资深评论员) 上海世博园区的灯陆续亮起来了。为了这一天,世博园区周边的居民们与灰尘、噪音成为“形影不离的邻居”,整年整月开不了窗。《解放日报》这篇报道说,面对种种烦扰,居民们不计较,默默承受这一切。东方网还配发题为《可爱的“世博市民”》的评论,歌颂市民的奉献精神和作为主人的大度。 相信这篇报道并没有说假话,多数上海市民肯定是发自内心地“不计较灰尘噪音”,以东道主的情怀面对世博种种麻烦。与张扬个性和重视私权的西方人不一样,东方人有一种集体主义情怀和强烈的家国意识,家国一体家国同构,有一根文化纽带把个人命运、家庭发展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结在一起——政府办世博请外人来家做客,主人怎 能不洒扫庭院盛情款待? 不过,所有上海市民都毫不计较严重影响了他们日常生活的灰尘吗?所有人都对高分贝的世博工程噪音没有半句怨言吗?这既不符合常理常情,也不符合现实。前段时间去过上海,就听过不少出租车司机和市民抱怨灰尘和噪音,上海不少论坛上都有类似市民抱怨,上海人韩寒也曾公开在演讲中以“城市,让生活更糟糕”抱怨世博工程严重扰民。可惜,《解放日报》的报道根本不提这些不同声音,通篇全是市民理解,没有半句反对声。 理解报道者的善意,是想借此赞扬上海市民的公共责任感和热情好客。其实,媒体根本不必回避市民埋怨灰尘噪音的不同声音。有几个市民埋怨灰尘,有几个人批评工程噪音,一点问题都没有,丝毫无损世博的氛围和上海人的形象,不会让人觉得上海人很不懂事,没有奉献精神和宽容姿态,一个国际活动的组织者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倒是刻意地强调“周边市民都不计较灰尘噪音”让人很反感,让外人觉 得很假,更让那些“并非不计较”的市民感觉自己被人粗暴地代表了。 扪心自问,当你熟睡中被刺耳的工程噪音吵醒时,当你的环境被漫天的灰尘包围时,当你因到处施工整天被堵在路上时,你心中会没有一点怨言吗?其实,举办国际性活动招致市民非议,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许多国家申办世博时就遭到了市民的抵制,奥运在一个城市举办时更经常传出市民的反对声——这样的反对声和抱怨声,并不代表市民就排外,就不爱国,活动氛围就大受影响了。 记得北京奥运时,中国还与国际接轨,赛事期间专门划出一块地方供不满者表达不同声音,这,就是自信。 所以,我觉得媒体这个刻意回避不同声音的“周边市民都不计较灰尘”实在是画蛇添足,就像许多媒体在灾难后会习惯性地强调“家属情绪稳定”一样——这是一种落后的宣传思维和报道陋习。正如“情绪稳定”反显得国人在灾难前很麻木、很无人性一样,试图营造集体主义精神的“都不计较灰尘”实际也是在矮化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