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要闻·华西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7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7日 ] -- 要闻·华西评论 -- 版次:[ 006 ]
价值观错位的板子焉能打在传统屁股上
2010-04-07

  □张勇(北京媒体人)

  每一个传统节日过后,总是伴随着诸多议论,今年的清明也不例外。清明前后,湖南籍(炒)作家张一一发表了一个《丑陋的清明节》的帖子,称清明节是“封建文化糟粕”,列举5个理由担忧清明节助长封建迷信的不良风气,故而建议取消清明节假日。

  对于熟悉张一一脾性的网友来说,或许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因为之前其发表的其他“丑陋系列”也曾引发类似的争议,并且他也一直乐此不疲,因此此番“丑陋言论”大家也没有必要为这样的人动肝火。

  从古至今,缅怀、感恩应该是清明节一直以来主题,虽然在形式上可能有些地方存在着迷信的因素,但是因为形式偏废了这个节日的精髓,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说,无疑是因噎废食。笔者以为,张作家此番言论的提出,显然是没有分清主次矛盾:清明节存在着“烧钱秀”如此种种,其实诱因并非封建迷信在作怪,而是权力迷信和金钱迷信在作祟。

  既然是当代人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却将板子打在传统文化的屁股上,这算哪门子道理?笔者认为这不是在纯洁传统文化,而是在摧毁传统文化。张一一如此炒作,只会把传统文化炒得浮躁,让大家忽视了这些传统节日的真正意义所在。喧宾夺主、以点带面,将这些传统文化在继承过程中凸显的新问题统统归结于“封建迷信”,这种所谓的“文化洁癖”只会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处于越来越尴尬的境地。

  清明节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不排除有封建迷信乘虚而入的可能性,但是缅怀先辈、感恩今日的幸福生活才是清明节的原旨所在,自古至今毫不例外,至于炒墓地、烧钱秀之类的行为,只能说是当代人的价值观发生了错位。

  对待传统文化的浮躁暴露了我们对传统的无知,以反传统来达到炒作的目的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不负责任。应该看到,我们当今硕果仅存的这些传统文化,都是经历了时间大浪淘沙般的筛选留存下来的,精华在于其精神内涵。而至于形式,则可以与时俱进,现在不是提倡献花、网上祭扫代替烧纸钱吗?何必将板子全打在清明节等传统文化的屁股上,甚至不惜呼吁抵制置之于死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