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做钢材生意的廖先生在成都量力钢材城订了价值30万元的钢材。 付款之后不久,这批钢材就涨价了,他还暗自庆幸。 可等到取货时,廖先生再也笑不出来了,“明明花30万元订的货,对方却只给我24万元的货,剩下6万元的货要么以现在的价格买,要么退钱。” 廖先生和卖钢材的老板黎先生本是熟人,合作多年。这一次,两个熟人因为这件事翻了脸。 买方:付30万货款,对方只给24万的货 3月5日,遂宁人廖先生决定买一批钢材。他当时口头与销售商黎先生约定,要订30万元的货。第二天,30万元货款就打了过来。 考虑到黎先生是老熟人,两人经常合作,廖先生并没签合同,只是“在电话里口头上说的,要30万的货。” 廖先生买了两种钢材,一种是0.3mm的镀锌板,当时价格为5100元/吨,另一种是0.3mm的彩涂板,当时价格为5750元/吨。 一个月后,这两种钢材每吨的价格差不多都涨了约500元。“我还暗自庆幸,自己有生意头脑呢。”廖先生说。 3月8日,他去装了6万元的货,3月15 日,装了10万元的货。 第二次去装货时,黎先生告诉他,他还剩下8万元的货没装。“我给了30万,才装了16万的货,应该还有14万,怎么只剩下8万的货?”廖先生想不通。 卖方:只订了24万的货,不是30万 对此,黎先生说:“他只订了24万的货,而不是30万。” 他回忆当时廖先生在电话里的话,“他说两种钢材,一共要45吨。我算了下,按照当时的价格来算,45吨就是24万。” 第二天,黎先生收到30万钢材款,但他只用其中的24万订了货。“他给我说的订45吨货,我肯定只能用其中的24万。” 对于这种说法,廖先生予以否认,“如果我当时只订24万的货,我为啥要给你打30万的款?我当时给你说的是订30万的货。” 对于此事的处理,黎先生认为,要么退还对方6万元,要么用这6万元重新再购买钢材,但价格必须按现在的行情算,“ 由于没签合同,双方都无法拿出证据证明自己所说的话。 廖先生并不愿就此作罢,他打算找相关部门解决此事。“我打算向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投诉,希望能解决这事。”他说。记者胡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