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版: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7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7日 ] -- 健康 -- 版次:[ 042 ]
内在运动才会更健康
2010-04-07

  旅游卫视《国学堂》每周六、周日23:00播出

  开栏语

  “回归传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高频词汇。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栏目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潮,回归传统迅速从文化领域蔓延开来。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便利的同时,传统的东西正在远离我们,这值得我们反思。中国除了有传统的经典文化以外,还在摄养健康方面有很多经典的理论和方法。从本期开始,华西都市报养生版将联合旅游卫视共同开始“新国学脱口秀”栏目,这个栏目希望从人体健康的角度,解析传统中的经典健康知识,弥补现代文明健康的不足,最终形成一套更加科学的健康生活观。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禅师、画家、艺术家,没有很大的运动量,天天打坐也能红光满面?其实这就是道家文化所讲的“静极生动”的力量。有时候你不见得非用外在的“动”,来让身体产生热能。此刻你整个身体的不动,能量反而开始在我们的身体里动。这种“动”,恰到好处地提升了守护我们身体健康的那一股阳气!如何解释一些经常跑步的人,身体反而容易冷?如何看待晨练于跑步机上的人,会因运动过度而导致心肌梗塞猝死?其实,关于如何正确、健康地运“动”,现代人的理解一直有所误区。中医学就如何健康地运“动”,曾明确提出:“运”与“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想要保持身体的平衡与健康,“运”与“动”一定要结合,人既需外动又要内“运”。过度的“动”,尤其像冬天早起晨跑一类的锻炼,其实非常不科学。

  中医文化一直认为“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阳气的养护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讲的“动”,大部分是指肢体“动”,而真正能够帮助人们身体平衡与健康的“动”,则是靠阳气带动内脏运转的内运“动”。中医建议,人们可注重通过内修、内养,增加、提升和保存阳气,经常让身体进行内运“动”。阳气不足的人,容易四肢冰凉怕冷、消化系统脆弱,免疫功能低下。尤以许多女性“浑身怕冷”而为甚,如何可让怕冷的身体暖回来?中医提示,可增加阳气。阳气不足,与人们身体体内的运动量少有关。此运“动”,是指人体体内整个内脏的内运动。生活中人们常误以为使劲锻炼,动四肢,就能达到增加阳气的效果,其实不然。单方面过度的“动”肢,非常容易耗散人体内宝贵的阳气。

  《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现代人过度的动情智,动心、动意、动念、思绪纷繁,都会或多或少影响人身体体内阳气的能量,影响健康。现代人的内运“动”太少,而心“气”却动得太多。把精神守住,把内心的平和、安宁守住,适时进入入静的状态,被耗散的阳气,就可渐渐收敛回来!     记者徐金龙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