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要闻·华西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2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2日 ] -- 要闻·华西评论 -- 版次:[ 007 ]
楼市调控又见“山穷水尽”
2010-04-02

  □昆明张三(湖北媒体人)

  杭州豪宅遭疯抢,深圳楼市迅速回暖,上海一手房一天成交1801套,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楼市又开始向越来越严厉的政策调控幽默了一把。

  不是我们的政策执行不到位,而是中国缺房子的人实在太多了。人不能总用一只眼睛看路,更不能门缝里瞧人,这其实是一个通俗的道理,也适合我们消费者。

  房价过高伤害民生,这无需质疑。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对高房价的抨击是不是找对了靶子?比如说,我们怪罪地价太高,怪罪招拍挂制度产生地王,怪罪央企用百姓的钱来继续推涨房价,怪罪投机氛围太浓……那么,现在让78家央企退出,让招拍挂制度变革土地不再价高者得,紧缩信贷抑制投机需求,可结果房价已经站在高高的山岗上。

  是我们错了?还是市场错了?质疑声来自中等收入者,因为贫困者有保障房助阵,高收入者有钞票助阵,惟独处于中间层面的中等收入

  人群被高房价挤成了“夹心饼干”。

  然而,我们不能把这归罪于市场化的道路。换句话说,楼市屡次调控都成幽默,就是我们的楼市并没有成为彻底的市场经济,政府的手伸得太长了,造成供求关系无法真正在楼市上体现出来。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最核心因素,但到了中国的楼市,往往却成为尴尬。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并没有去完善保障房的建设,没有加快保障房的供应,地方政府既完全掌握了商品房的资源,又对保障房的建设拖沓不已,结果,住房没有出现严格的分流,都疯狂地往商品房市场挤,造成了楼市在政策调控中很不“听话”。

  现在来看,这个情况正在改变。根据广州刚刚公布的数据,今年广州将储备5平方公里的保障房用地,规模首次超过广州商品住房用地的年度供应量。这是个好的苗头,各地在今年的保障房供应肯定大幅度增加。在住房需求被大幅分流后,商品

  房市场肯定会在短期内继续出现上涨,但等300万套保障房全部上市后,这个上涨的速度将被彻底抑制,直至回归正常的商品价格与供求的关系,需要的只是时间。

  我一直比较推崇重庆。从全国情况来看,重庆在房价方面的做法确实值得借鉴,无论是地价或房价,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似乎更正常。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9年全国重点监测城市居住用地的同时点地价房价比,全国均值为31.29%,而重庆只为28%。并不是重庆的土地不值钱,而是重庆的商品房和保障房上市都是大规模上市,一开盘就是大体量,有效抑制了投机需求,保持了正常的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合理性。

  想想,为什么连战无不胜的温州炒房团都会在重庆落败,这跟重庆大体量的集中供应有关。如果其他城市都按重庆这个做法来搞,那还需要动用各种不同的政策来调控房价吗?不嫌累吗?

放大 缩小 默认